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提供者之刑事责任

被引:8
作者
刘杰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关键词
ChatGPT;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数据安全; 安全管理义务; 刑事责任;
D O I
10.16224/j.cnki.cn33-1343/d.20240229.002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数据处理不可控,提供者刑事责任不明确,将会引发刑事治理难题。在产品投入流通时,如果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不存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能够发现的缺陷,一般不宜追究产品提供者的刑事责任;在产品投入流通后,产品提供者应承担适度的安全管理义务。违反安全管理义务,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有限度追究产品提供者的刑事责任,既符合网络领域积极主义刑法观的趋势,也有利于实现鼓励科技创新和防范产品风险之间的平衡,还符合社会公众的期待。提倡“全面性考察”方案,用以限制产品提供者成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范围。在具体贯彻“全面性考察”方案时,可以“超过半数规则”作为产品提供者主观“明知”的认定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7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7 条
[1]  
涉嫌数据泄露,意大利暂停ChatGPT.[N].裘雯涵;.解放日报.2023,
[2]  
马斯克等全球千名科技人士联名呼吁暂停更强大的AI开发.[N].张渺;.中国青年报.2023,
[3]  
GPT-4验证大模型进阶之路 行业确立新方向.[N].曲忠芳;李正豪;.中国经营报.2023,
[4]  
攻关AI大模型.[N].黄哲;.中国计算机报.2023,
[5]  
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冷思考.[N].周维明;.民主与法制时报.2017,
[6]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以ChatGPT为视角 [J].
程乐 .
政法论丛, 2023, (04) :69-80
[7]   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刑事责任问题研究 [J].
刘宪权 .
现代法学, 2023, 45 (04) :110-125
[8]   帮助行为的不法判断与中立帮助的处罚边界 [J].
张伟 .
东岳论丛, 2023, 44 (04) :164-174+192
[9]   ChatGPT的技术基础分析 [J].
钱力 ;
刘熠 ;
张智雄 ;
李雪思 ;
谢靖 ;
许钦亚 ;
黎洋 ;
管铮懿 ;
李西雨 ;
文森 .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 2023, (03) :6-15
[10]   网络帮助行为刑事处罚的规范判断 [J].
李淼 .
财经法学, 2023, (02) :6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