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时代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35
|
作者
丁任重 [1 ]
李溪铭 [2 ]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D O I
10.16528/j.cnki.22-1054/f.202404001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新质生产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基础,以科技创新突破为关键路径,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为特征,是一种对传统劳动者、劳动资料及劳动对象产生颠覆性变革的生产力发展模式。从理论基础来看,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科技创新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从时代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新起点、新要素、新模式与新动能的生产力,是我国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总结。为此,应通过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及优化科技政策支持,推进新质生产力持续健康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N] 人民日报 2022,
  • [2]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 习近平; 人民日报 2022,
  • [3]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习近平; 人民日报 2021,
  • [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N] 人民日报 2000,
  • [5]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M] 徐光春 崇文书局 2017,
  • [6] 列宁全集[M] 列宁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人民出版社 1986,
  •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 人民出版社 1972,
  • [8]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M] 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71,
  • [9]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民日报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