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4年中国地面气温变化

被引:431
作者
任国玉 [1 ]
徐铭志 [1 ]
初子莹 [1 ]
郭军 [2 ]
李庆祥 [3 ]
刘小宁 [3 ]
王颖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2] 天津市气象局气候服务中心
[3]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候资料室
关键词
地面气温;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区域气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采用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基本气象站地面月平均气温资料,在严格质量控制和非均一性订正的基础上,分析了1951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近地表年和季节平均气温演化的时间与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近54年来年平均地表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3℃,增温速率接近0.25℃/10a,比全球或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高得多。全国大范围增暖主要发生在近20余年。气温变化的季节差异和空间特征与前人分析结论基本一致,冬季增温速率高达0.39℃/10a,春季为0.28℃/10a,秋季0.20℃/10a,夏季增温速率最小,但也达到0.15℃/10a。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明显增暖主要表现在冷季,但进入90年代以来夏季增暖也日趋明显。从区域上看,中国大陆地区最明显的增温发生在北方和青藏高原地区,而西南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北部仍维持弱的降温趋势。值得提出的是,作者给出的结果尚未考虑城镇化对地面气温观测记录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17 / 72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华北地区地表气温观测中城镇化影响的检测和订正 [J].
周雅清 ;
任国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4) :743-753
[2]   近百年我国地表气温趋势变化的可能原因 [J].
赵宗慈 ;
王绍武 ;
徐影 ;
任国玉 ;
罗勇 ;
高学杰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4) :808-817
[3]   北京地区城市热岛强度变化对区域温度序列的影响 [J].
初子莹 ;
任国玉 .
气象学报, 2005, (04) :152-158
[4]   北京地区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和热岛效应 [J].
林学椿 ;
于淑秋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1) :39-45
[5]   近40年中国气候生长期的变化 [J].
徐铭志 ;
任国玉 .
应用气象学报, 2004, (03) :306-312
[6]   祁连山中部过去近千年温度变化的树轮记录 [J].
刘晓宏 ;
秦大河 ;
邵雪梅 ;
陈拓 ;
任贾文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1) :89-95
[7]   人类活动引起的我国西北地区21世纪温度和降水变化情景分析 [J].
徐影 ;
丁一汇 ;
赵宗慈 .
冰川冻土, 2003, (03) :327-330
[8]  
温室效应引起的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Ⅱ:中国区域气候的可能变化[J]. 高学杰,赵宗慈,丁一汇,黄荣辉,Filippo Giorgi.气象学报. 2003(01)
[9]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J].
刘纪远 ;
张增祥 ;
庄大方 ;
王一谋 ;
周万村 ;
张树文 ;
李仁东 ;
江南 ;
吴世新 .
地理研究, 2003, (01) :1-12
[10]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气候增暖进程的统计事实 [J].
魏凤英 ;
曹鸿兴 ;
王丽萍 .
应用气象学报, 2003, (01) :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