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空间多元综合识别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被引:19
作者
张亮 [1 ,2 ]
岳文泽 [2 ]
机构
[1] 浙江树人大学城建学院
[2] 浙江大学土地科学与不动产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生态空间; 加权叠加; 杭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5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城市生态空间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和提供持续生态服务的基本保障。以杭州市为研究区,从城市生态斑块的自然、人工以及自然-人工交互的属性特征3个方面选取了12个评价因子建立辨识指标体系,采用空间加权叠加的方法评价生态空间强度并识别核心型、辅助型、底线型生态空间和非生态空间4种类型。研究表明:(1)建立的辨识体系较好地反映了城市生态空间分布情况,适用于城市生态空间识别;(2)核心生态空间以林地为主要用地类型,集中分布在城市西翼,辅助型生态空间围绕核心生态空间周边。两类生态空间分别占总面积的21.28%、20.33%。(3)杭州市生态空间在分布上呈现出局部聚集的特征。以北部余杭区分布最为集中,且斑块连通度较高。城市不同区域生态空间分布特征具有较大差异性,针对其空间分布与生态功能提出不同的管理建设措施,能够为研究区未来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6460 / 646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   基于加权叠加模型的高原湖泊流域重要生态用地识别——以星云湖流域为例 [J].
李益敏 ;
管成文 ;
朱军 ;
余艳红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 (08) :1251-1259
[2]   基于多源遥感的城市生态用地识别及生态风险评价 [J].
郑子豪 ;
陈颖彪 ;
吴志峰 ;
胡应龙 .
城市观察, 2017, (03) :19-30
[3]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评价的城市生态带划定--以杭州市为例 [J].
李咏华 ;
马淇蔚 ;
范雪怡 .
地理研究, 2017, 36 (03) :583-591
[4]   城市生态空间研究进展与展望 [J].
王甫园 ;
王开泳 ;
陈田 ;
李萍 .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 (02) :207-218
[5]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管理研究进展 [J].
徐翀崎 ;
李锋 ;
韩宝龙 .
生态学报, 2016, 36 (11) :3146-3155
[6]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辨识与模型构建: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 [J].
朱恒槺 ;
李锋 ;
刘红晓 ;
叶亚平 .
生态科学, 2016, (03) :118-128
[7]   基于源-汇理论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 [J].
王琦 ;
付梦娣 ;
魏来 ;
韩煜 ;
史娜娜 ;
李俊生 ;
全占军 .
环境科学学报, 2016, 36 (12) :4546-4554
[8]   城市生态游憩空间休闲价值对比分析——以常熟市为例 [J].
孙琨 ;
钟林生 ;
张爱平 ;
张国平 .
地理研究, 2016, 35 (02) :256-270
[9]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安全格局的土地利用格局模拟 [J].
何玲 ;
贾启建 ;
李超 ;
张利 ;
许皞 .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 (03) :275-284
[10]  
基于空间主成分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内陆河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与格局优化——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 潘竟虎,刘晓.应用生态学报.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