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炭对红壤性质和黑麦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209
作者
黄超
刘丽君
章明奎
机构
[1]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研究实验室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红壤; 养分; 结构; 生物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6.6 [红壤、黄壤改良]; S543.6 [];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090503 ; 0909 ;
摘要
为了解生物质炭施用对红壤性质的改良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物质炭投入量对2种不同肥力水平红壤质量指标的影响,探讨生物质炭施用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施用生物质炭不仅大大提高了土壤碳库,还可降低土壤酸度,增加土壤pH值和盐基饱和度,提高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数量,增加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效氮,增强土壤保肥能力,改善植物生长环境,促进黑麦草的生长;生物质炭施用量为10和50 g·kg-1时,经1年的培养试验后2个研究土壤的有机碳、速效P、速效K和盐基饱和度分别比对照增加31%744%、14%215%、6%110%和17%82%,pH值增加0.11~0.40个单位;生物质炭的改善作用在肥力水平较低的土壤上明显高于肥力水平较高的土壤,改善效果随生物质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在肥力水平较高的土壤中,高量施用生物质炭(200 g·kg-1)可导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下降,对黑麦草的生长产生轻微的抑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39 / 44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竹炭对土壤性质和高羊茅生长的影响 [J].
傅秋华 ;
张文标 ;
钟泰林 ;
张宏 ;
蒋文伟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4, (02) :43-47
[2]  
水环境要素观测与分析[M]. 中国标准出版社 , 谢贤群,王立军主编, 1998
[3]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 1978
[4]  
Bio-char Sequestration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 A Review[J] . Johannes Lehmann,John Gaunt,Marco Rondon.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 2006 (2)
[5]   Potential of Co2 emission reductions by carbonizing biomass waste from industrial tree plantation in South Sumatra, Indonesia [J].
Yasuyuki Okimori ;
Makoto Ogawa ;
Fumio Takahashi .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2003, 8 (3) :261-280
[6]  
Black carbon in soils: the use of benzenecarboxylic acids as specific markers[J] . B Glaser,L Haumaier,G Guggenberger,W Zech.Organic Geochemistry . 1998 (4)
[7]  
Black is the new green. Lehmann J. Nature .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