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的平移运动与成因

被引:141
作者
朱光
刘国生
牛漫兰
宋传中
王道轩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安徽合肥,安徽合肥,安徽合肥,安徽合肥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大别-苏鲁造山带; 左行平移; 构造模式; 伊佐奈岐板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在华北、华南板块碰撞期间,郯庐断裂带究竟是何种边界仍是没有解决的重大地学问题,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构造解释模式。关于郯庐断裂的平移距离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与有待深入研究之处。在华北、华南板块拼合之后,郯庐断裂带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左行平移,其糜棱岩的40Ar/39Ar年龄为132~119Ma,指示为早白垩世的平移活动,平移活动中伴生了强烈的岩浆活动。这期左行平移标志着中国东部构造的重大转折,是滨太平洋构造对前期古特提斯构造的叠加,其动力学机制为太平洋区伊佐奈岐板块突然出现的高速斜向俯冲。
引用
收藏
页码:200 / 20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及其动力学背景附视频 [J].
朱光 ;
王道轩 ;
刘国生 ;
宋传中 ;
徐嘉炜 ;
牛漫兰 .
地质科学, 2001, (03) :269-278
[2]   燕山带中生代主要构造事件与板块构造背景问题 [J].
郑亚东 ;
G.A.Davis ;
王琮 ;
B.J.Darby ;
张长厚 .
地质学报, 2000, (04) :289-302
[3]   山东沂水郯庐断裂带中段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及演化 [J].
苏尚国 ;
周珣若 ;
顾德林 .
地质论评, 1999, 45(S1) (S1) :565-571
[4]   山东中生代橄榄安粗岩系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 [J].
邱检生 ;
王德滋 ;
周金城 ;
曾家湖 .
地球科学, 1996, (05) :92-98
[5]   郯庐断裂带的最大左行走滑断距及其形成时期附视频 [J].
万天丰,朱鸿 .
高校地质学报, 1996, (01) :14-27
[6]   郯庐断裂带研究的十年回顾 [J].
徐嘉炜 ;
马国锋 .
地质论评, 1992, (04) :316-324
[7]   中朝地台北缘东段的平移剪切和推覆构造 [J].
姚大全 .
中国区域地质, 1989, (03) :70-76
[8]   郯庐断裂巨大平移的时代与格局 [J].
陈丕基 .
科学通报 , 1988, (04) :289-293
[9]  
郯庐断裂带[M]. 地质出版社 , 王小凤等著, 2000
[10]  
Relative motions between oceanic and continental plates in the Pacific basin. Engebretson D C, Cox A, Gordon R G.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85, Special Paper 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