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草原土壤理化性质在沙漠化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35
作者
朱志梅 [1 ]
杨持 [2 ]
曹明明 [1 ]
刘颖茹 [2 ]
刘美玲 [2 ]
机构
[1] 西北大学环境科学系
[2]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系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草原沙漠化; 多伦县; 土壤特征;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07.01.001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以典型生态脆弱区内蒙古多伦县为例,连续2 a进行了沙漠化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草原沙漠化的加剧,(1)土壤颗粒组成发生变化,黏粒含量趋于减少,砂粒增多。不同粒径对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和保水保肥的贡献不同,黏粒的减少抑制了土壤的膨胀、可塑性及离子交换等物理性质。(2)土壤含水量下降。上层(0—20 cm)土壤含水量下降明显,随着沙漠化梯度的增加,表层土壤含水量下降速度加快,从而深层土壤含水量逐渐高于表层。(3)土壤容重呈上升趋势。容重的增加必然影响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移动及植物根系的发育。不同深度的土壤容重与草原沙漠化也存在一定的关系,潜在阶段深土层(30—50 cm)的容重最小,而严重阶段表土层(0—5 cm)容重最小。(4)土壤有机质,C,N含量下降,方差分析显示各沙漠化梯度间均差异极显著。且土壤N的衰减要快于C。土壤C/N比呈增加趋势,说明伴随着土壤C,N的显著下降,质地变粗,植物N素供应不足更为突出。(5)土壤容重与土壤全N,C及黏粒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细颗粒物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容重即小,从而有助于提高土壤的稳定性,且5—10 cm土层的性质表现突出。(6)土壤的颗粒组成状况与土壤营养元素之间有着同增同减性,但黏粒与N的关系要密切于黏粒与C和C,N间的关系。因此土壤中细颗粒物的减少会导致N素的衰减十分明显,从而导致土壤稳定性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土壤物理化学[M]. 农业出版社[美]劳(Low,P·F·) 著, 1985
[2]   农牧交错带研究中的现代生态学前沿问题 [J].
程序 .
资源科学, 1999, (05) :3-10
[3]   景电灌区土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养分与植被动态变化研究 [J].
刘千枝 ;
宋汉国 .
甘肃林业科技, 1997, (02) :73-76
[4]   我国北方草原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碳、氮变化规律研究 [J].
刘颖茹 ;
杨持 ;
朱志梅 ;
刘美玲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9) :1604-1606
[5]   科尔沁地区农田土壤沙漠化演变的研究 [J].
赵哈林,黄学文,何宗颖 .
土壤学报, 1996, (03) :242-248
[6]  
土壤物理学[M]. 科学出版社[澳]马歇尔(Marshall,T·J)[澳]霍姆斯(Holmes,J·W) 著, 1986
[7]   河北坝上沙漠化地区土壤特性研究─—以丰宁试验区为例 [J].
赵文智 .
中国沙漠, 1994, (04) :53-59
[8]   不同放牧强度下天然沙质草场植物群落分异特征及沙漠化发生机理试验研究 [J].
徐斌,赵哈林,刘新民,根本正之,大黑俊哉 .
兰州大学学报, 1994, (04) :137-142
[9]   河北丰宁坝上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其综合整治的研究 [J].
赵存玉,赵文智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4, (01) :80-86
[10]  
土壤农化分析[M]. 农业出版社 , 南京农学院主编,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