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剖面石英颗粒表面形态初步研究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11
作者
侯圣山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石英; 黄土; 红黏土; 灵台; 表面形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通过研究甘肃灵台 7.0MaB.P.以来的红黏土 黄土剖面中石英颗粒的形状和表面形态特征,并和标准现代环境中沉积物的特征相对比,得到了红黏土与其上的黄土有较为类似成因的结论.由于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不断被剥蚀,产生大量的碎屑物质.经过各种地表营力的作用,碎屑物质被带到附近的干旱盆地中,后来才由风力搬运到黄土高原沉积下来.灵台剖面的石英颗粒表面形态揭示了约 7.0MaB.P.以来 4次组合的变化,分别发生在约 4 2~5 0MaB.P.,约 3.6MaB.P.,约 2.6MaB.P.和约 0.9MaB.P.,推测可能与青藏高原约 7.0MaB.P.以来经历的阶段性隆升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7.0 Ma以来中国北方风尘沉积的游离铁/全铁值变及其古季风指示意义 [J].
杨石岭 ;
丁仲礼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0, (22) :2453-2456
[2]   中国黄土物质来源的初步探讨——石英粉砂颗粒表面结构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J].
卢演俦 ;
文启忠 ;
黄伯钧 ;
闵育顺 ;
邓华兴 .
地球化学, 1976, (01) :47-53+78
[3]  
沉积岩实习.[M].李文厚等编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
[4]  
黄土与环境.[M].刘东生等 著.科学出版社.1985,
[5]  
中国石英砂表表面结构特征图谱.[M].谢又予 主编.海洋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