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高原植被空间格局与地形因子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7
作者
瓮耐义
刘康
王纪伟
机构
[1]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地形因子; 空间格局; 植被指数;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1.005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青海省境内黄河上游茨哈峡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该地区的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和坡向)进行提取,并与植被类型图进行叠加,运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植被指数分析该区植被空间分布格局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了植被指数随地形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植被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关系密切,亚高山暗针叶林最优生长区间为海拔3 290~3 880m,坡度25°45°的阴坡;山地圆柏林则适宜生长在同样坡度,海拔3 880~4 470m的阳坡;针阔混交林、高山落叶阔叶林最优生长区间分别为15°25°,2 700~3 290m的阴坡和2 995~3 290m的(半)阴坡;高寒灌丛和高寒草原在各坡度和坡向分布范围都比较广。
引用
收藏
页码:232 / 23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M].赵英时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3,
[2]  
实用景观生态学.[M].赵羿等 著.科学出版社.2001,
[3]  
植物群落学.[M].王伯荪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4]   三江源区MODIS植被指数时空分布特征 [J].
宋冬梅 ;
张茜 ;
杨秀春 ;
郭鹏 ;
温少妍 .
地理研究, 2011, 30 (11) :2067-2075
[5]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长安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 [J].
王继夏 ;
孙虎 ;
李俊霖 ;
彭鸿 .
水土保持通报, 2008, (04) :147-151+201
[6]   基于RS与GIS的森林景观空间异质性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 [J].
姜永华 ;
江洪 .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06) :139-145
[7]   基于GIS的秦岭山地植被类型与环境梯度的关系分析 [J].
朱晓勤 ;
刘康 ;
秦耀民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05) :192-196
[8]   三江源区植物多样性与保护 [J].
王明宁 ;
马金祥 ;
胡琳 ;
袁芳芬 .
青海草业, 2006, (02) :24-27
[9]   基于GIS的植被空间格局特征与地形因子的相关关系——以陕西省耀县为例 [J].
焦超卫 ;
赵牡丹 ;
汤国安 ;
刘学军 ;
李晓印 .
水土保持通报, 2005, (06) :19-23
[10]   试论山地的生态特征及山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J].
方精云 ;
沈泽昊 ;
崔海亭 .
生物多样性, 2004, (01)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