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15000kg·ha以上夏玉米灌浆期间的光合特性

被引:201
作者
黄振喜 [1 ]
王永军 [1 ]
王空军 [1 ]
李登海 [2 ]
赵明 [3 ]
柳京国 [2 ]
董树亭 [1 ]
王洪军 [2 ]
王军海 [4 ]
杨今胜 [2 ]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3]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4] 山东省莱州市气象局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夏玉米; 超高产; 籽粒灌浆; 光合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探讨产量15000kg·ha-1以上夏玉米籽粒灌浆期的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方法】在多年高产试验基础上,选用3个具有高产潜力的玉米杂交种,采用78000株/ha的密度大田种植。以地上生物量及其分配、果穗叶的光合特征参数来评价产量15000kg·ha-1以上的夏玉米光合生理活性;以Richards模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结果】3个玉米杂交种均可实现15000kg·ha-1以上的高产,以先玉335(XY335)产量最高。对籽粒产量形成的Richards解析表明,籽粒灌浆启动快且高灌浆速率持续时间和生长活跃期(50d以上)长的杂交种更容易实现高产。产量15000kg·ha-1以上3个杂交种表现出灌浆前期净光合速率、PEPCase活性和RuBPCase活性较高,后期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缓慢的特点,整个灌浆期间叶绿素a/b比值始终较高。3个杂交种中XY335叶片光合生理活性最高,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的高值持续期分别达50d和60d以上。【结论】在玉米高产高密度栽培条件下,重视叶片的光合生理活性的改善可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维持较高灌浆速率和较长活跃生长期,实现15000kg·ha-1以上的高产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898 / 190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植物生理学实验[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朱广廉等编, 1990
[2]   紧凑型杂交玉米高产性能的发现与探索 [J].
李登海 ;
毛丽华 ;
姜伟娟 ;
柳京国 ;
李春明 .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1, (04) :259-262
[3]   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移的试验研究 [J].
张银锁 ;
宇振荣 ;
P.M.Driessen .
作物学报, 2002, (01) :104-109
[4]   玉米的群体光合作用 [J].
王庆成 ;
刘开昌 ;
张秀清 ;
王春英 .
玉米科学, 2001, (04) :57-61
[5]   水稻籽粒灌浆的生长分析 [J].
朱庆森 ;
曹显祖 ;
骆亦其 .
作物学报, 1988, (03) :182-193
[6]   高油玉米源、库生理特性研究 Ⅰ.高油玉米产量受叶源的限制 [J].
吴正锋 ;
王空军 ;
董树亭 ;
胡昌浩 ;
刘鹏 ;
张吉旺 .
作物学报, 2005, (03) :283-288
[7]   从事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J].
李登海 .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1, (01) :1-6
[8]   我国1950s~1990s推广的玉米品种叶片光合特性演进规律研究 [J].
王空军 ;
董树亭 ;
胡昌浩 ;
刘开昌 ;
孙庆泉 .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2) :247-251
[9]   超高产是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的基本技术途径 [J].
刘景辉 ;
王志敏 ;
李立军 ;
张海明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3, (03) :161-165
[10]   不同水稻材料籽粒灌浆特性的分析 [J].
顾世梁 ;
朱庆森 ;
杨建昌 ;
彭少兵 .
作物学报, 2001, (01) :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