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社会: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形态

被引:73
|
作者
刘威 [1 ,2 ]
王碧晨 [1 ]
机构
[1] 吉林大学社会学系
[2] 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流量逻辑; 流量社会; 网络社会; 符号消费;
D O I
10.14167/j.zjss.2021.08.008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形象地说,流量社会是卡斯特和鲍德里亚在万物互联时代的相遇。在流量社会,信息流动不只是组织和生产中的一个要素,而是支配了经济、政治与象征生活之全部过程。信息流动与社会生产间的"接合"(卡斯特语)已扩散到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以致穿透与修改了权力经验,构造出一种新的社会整合逻辑——流量逻辑。流量逻辑以流动数据的筛选评价和注意力捕获,既将个体转化为集信息生产和消费于一身的"流量人",也改变了社会实践形态。在分层标准上,流量极具渗透性地打通了韦伯式三维分层标准之间的隔阂,将其统一为一个直观显示的数字,基于常规生产劳动的能力积累被排斥在刷屏人气和数据之外;在消费形态上,注意力经济使标榜与众不同的符号消费汇入大众不约而同的趋同潮流,信息是无限的但注意力是稀缺的;在审美取向上,"皮相审美"大行其道,使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视觉上的效果和表层的情绪体验,导致精神审美的缺席和审美内容的空洞。人们的认同感并非来自真实互动,而是源于对流量营造的注意力中心的依附。依据焦点对象建立的暂时性同意秩序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3 +158-15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