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甸油田高含水后期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52
作者
林玉保 [1 ]
张江 [1 ]
刘先贵 [2 ]
周洪涛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高含水; 长期注水; 孔隙结构特征; 孔喉; 恒速压汞分析; 恒压压汞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针对大庆喇嘛甸油田高含水后期低效、无效循环注水开发状况,利用恒速压汞和恒压压汞法研究了喇嘛甸油田储集层岩样水驱前后的孔隙结构特征。恒速压汞分析表明,岩样经过长期水驱后流体主要渗流通道喉道半径增大,对渗流的贡献率增加,水驱前后孔隙半径分布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喇嘛甸油田储集层控制渗流特征的主要是喉道特征,而不是孔隙特征。恒压压汞分析表明,经过长期水驱后,喇嘛甸油田储集层砂岩孔喉尺寸明显变化,孔喉半径中值增大,最大孔喉半径增大,渗透能力增强;水驱后大孔喉数量增加,对应的分布频率、孔喉渗透率贡献率增加。两种方法均表明,岩样在长期水驱后孔喉增大,大孔喉是流体渗流的主要通道。图6表3参13
引用
收藏
页码:215 / 21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胜利油田注水现状及对储集层的影响 [J].
张本艳 ;
张继超 ;
涂文利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3) :364-368
[2]   储集层微观参数对油水相对渗透率影响的微观模拟研究 [J].
高慧梅 ;
姜汉桥 ;
陈民锋 ;
何应付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6) :734-737
[3]   喇嘛甸油田砂岩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J].
林玉保 ;
张江 ;
王新江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6, (06) :39-42+121
[4]   水驱开发油藏原油黏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J].
鞠斌山 ;
樊太亮 ;
张金川 ;
王晓冬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1) :99-102
[5]   苏丹Melut盆地北部油田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J].
马明福 ;
李薇 ;
刘亚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6) :121-124
[6]   注水开发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技术经济政策研究 [J].
常毓文 ;
袁士义 ;
曲德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3) :97-100
[7]   高含水期储集层物性和润湿性变化规律研究 [J].
朱丽红 ;
杜庆龙 ;
李忠江 ;
于洪 ;
宋小川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S1) :82-84
[8]   疏松砂岩中微粒迁移问题的研究 [J].
尤启东 ;
陆先亮 ;
栾志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6) :104-107+111
[9]   东辛油田多油层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后期细分层系研究 [J].
王书宝 ;
牛栓文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3) :116-118+139
[10]   砂岩孔隙空间结构特征研究的新方法 [J].
孙黎娟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2, (01) :29-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