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9 条
乡村生态用地综合识别与分类
被引:5
作者:
费建波
[1
,2
]
夏建国
[1
]
欧定华
[1
]
舒向阳
[1
]
胡佳
[3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2] 四川省国土整治中心
[3]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农业农村局
来源:
关键词:
乡村生态用地;
识别方法;
分类体系;
川中丘陵区;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2003.031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以川中丘陵区为例,从乡村生态用地的资源特征、形态特征、功能特征3个方面选取生态敏感性、生境质量等10个指标构建乡村生态用地辨识指标体系,开展乡村生态用地综合识别与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辨识指标体系较全面反映了乡村生态用地特征,可以将生态功能强、生境质量高的生态用地和不适宜纳入生态用地范畴的非生态用地同时辨识出来,方法具有可行性;研究区核心、辅助和底线3种生态用地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0.48%、34.41%和41.16%,核心生态用地以林地、草地和水域为主,辅助和底线生态用地均以耕地为主;研究区生态用地空间分布均衡性表现为辅助生态用地>底线生态用地>核心生态用地>非生态用地,空间分布差异性则与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走向基本一致;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与乡村生态用地类型之间呈现出一对多的相互关系,主要是由人类活动程度、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和地形地貌的差异等原因造成。本研究可以为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协调区域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参考和借鉴,丰富和发展空间规划学、乡村地理学的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1045 / 1055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