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用地综合识别与分类

被引:5
作者
费建波 [1 ,2 ]
夏建国 [1 ]
欧定华 [1 ]
舒向阳 [1 ]
胡佳 [3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2] 四川省国土整治中心
[3]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农业农村局
关键词
乡村生态用地; 识别方法; 分类体系; 川中丘陵区;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2003.031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以川中丘陵区为例,从乡村生态用地的资源特征、形态特征、功能特征3个方面选取生态敏感性、生境质量等10个指标构建乡村生态用地辨识指标体系,开展乡村生态用地综合识别与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辨识指标体系较全面反映了乡村生态用地特征,可以将生态功能强、生境质量高的生态用地和不适宜纳入生态用地范畴的非生态用地同时辨识出来,方法具有可行性;研究区核心、辅助和底线3种生态用地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0.48%、34.41%和41.16%,核心生态用地以林地、草地和水域为主,辅助和底线生态用地均以耕地为主;研究区生态用地空间分布均衡性表现为辅助生态用地>底线生态用地>核心生态用地>非生态用地,空间分布差异性则与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走向基本一致;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与乡村生态用地类型之间呈现出一对多的相互关系,主要是由人类活动程度、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和地形地貌的差异等原因造成。本研究可以为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协调区域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参考和借鉴,丰富和发展空间规划学、乡村地理学的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1045 / 105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城市生态空间多元综合识别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J].
张亮 ;
岳文泽 .
生态学报, 2019, 39 (17) :6460-6468
[2]   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 [J].
李博 ;
金校名 ;
杨俊 ;
韩增林 ;
苏飞 .
生态学报, 2019, 39 (12) :4273-4283
[3]   川中丘陵区植被遥感动态监测及其驱动力分析 [J].
罗新蕊 ;
杨武年 ;
陈桃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 28 (01) :103-111
[4]   基于改进TOPSIS方法的耕地系统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J].
匡丽花 ;
叶英聪 ;
赵小敏 ;
郭熙 .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 (09) :1627-1641
[5]   基于EKC&Lorenz Curve的山东省生态用地时空演变及保护区划研究 [J].
安国强 .
中国土地科学, 2018, 32 (09) :89-96
[6]   城市再生视野下高密度城区生态空间规划方法——以厦门本岛立体绿化专项规划为例 [J].
董菁 ;
左进 ;
李晨 ;
范大林 ;
吴元君 .
生态学报, 2018, 38 (12) :4412-4423
[7]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北京市生态用地规划研究 [J].
张继平 ;
乔青 ;
刘春兰 ;
王海华 ;
裴厦 .
生态学报, 2017, 37 (19) :6313-6321
[8]   基于GIS技术的县域生态用地重要性评价——以泸水县为例 [J].
李益敏 ;
丁扬 ;
魏苏杭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 38 (05) :48-56
[9]   “三生用地”分类及其空间格局分析——以昌黎县为例 [J].
于莉 ;
宋安安 ;
郑宇 ;
简卿 ;
张蓬涛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 (02) :89-96
[10]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的宜兴市生态用地分类保护 [J].
文博 ;
朱高立 ;
夏敏 ;
张开亮 ;
刘友兆 ;
王玮 .
生态学报, 2017, 37 (11) :3881-3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