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东部延边地区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岩石成因学及其构造意义研究

被引:28
作者
张超
郭巍
徐仲元
刘正宏
刘永江
雷聪聪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测年;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中侏罗世; 延边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高岭岩体位于吉林省延边地区和龙市东侧,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岩性主要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基质为中粒-中细粒结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样品YH04和N-5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72.25±0.97Ma和170.9±0.68Ma,表明岩体侵位时代为中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高岭岩体样品具有高硅(69.60%74.30%)、富铝(13.90%15.80%)、富钾(3.05%4.50%)和低镁(0.22%0.82%)及Mg#(26~37)的特点。样品富集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LREE/HREE=13~21),具有微弱的负Eu到正Eu异常(δEu=0.78~2.14),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与埃达克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类似。高岭岩体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K、Sr和高场强元素Th、U和Zr,同时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以及P元素。同时样品具有较低的初始87Sr/86Sr值(0.7039~0.7051)和负的εNd(t)值(-0.6-0.3),且其t DM1和t DM2模式年龄分别为922~928Ma和984~1011Ma,表明研究区新元古代存在地壳增生事件。Sr-Nd同位素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高岭岩体母源岩浆来源于加厚下地壳基性岩石部分熔融且受到了新元古代增生物质的影响。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中侏罗世高岭岩体侵位构造环境可能受到环太平洋构造体系和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持续碰撞的叠加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12 / 52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9 条
  • [1] 滇西马厂箐煌斑岩成因:地球化学、年代学及Sr-Nd-Pb-Hf同位素约束
    贾丽琼
    莫宣学
    董国臣
    徐文艺
    王梁
    郭晓东
    王治华
    韦少港
    [J]. 岩石学报, 2013, 29 (04) : 1247 - 1260
  • [2] 小兴安岭中部早侏罗世花岗质岩石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徐美君
    许文良
    王枫
    高福红
    于介江
    [J]. 岩石学报, 2013, 29 (02) : 354 - 368
  • [3] 中国东北中生代构造体制与区域成矿背景:来自中生代火山岩组合时空变化的制约
    许文良
    王枫
    裴福萍
    孟恩
    唐杰
    徐美君
    王伟
    [J]. 岩石学报, 2013, 29 (02) : 339 - 353
  • [4] 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显生宙构造演化的有关问题
    张兴洲
    马玉霞
    迟效国
    张凤旭
    孙跃武
    郭冶
    曾振
    [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 (05) : 1269 - 1285
  • [5] 大兴安岭中部柴河地区钾长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背景: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的制约
    王兴安
    徐仲元
    刘正宏
    朱凯
    [J]. 岩石学报, 2012, 28 (08) : 2647 - 2655
  • [6] 对中国东部中生代动力学机制的新认识
    耿树方
    刘平
    郑洪伟
    王振洋
    剧远景
    [J]. 地质通报, 2012, 31 (07) : 1061 - 1068
  • [7] 吉黑复合造山带古亚洲洋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换:时间标志与全球构造的联系
    彭玉鲸
    齐成栋
    周晓东
    卢兴波
    董红辰
    李壮
    [J]. 地质与资源, 2012, 21 (03) : 261 - 265
  • [8] 含水大陆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大别山C型埃达克岩成因探讨
    张超
    马昌前
    Francois HOLTZ
    [J]. 高校地质学报, 2012, 18 (01) : 41 - 51
  • [9] 中国东北古亚洲与古太平洋构造域演化与转换
    王五力
    郭胜哲
    [J]. 地质与资源, 2012, 21 (01) : 27 - 34
  • [10] 东北亚地区晚侏罗—白垩纪构造格架主体特点
    张允平
    [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 41 (05) : 1267 - 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