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铁壳麦穗发芽抗性及成因初步研究

被引:6
作者
杨金华 [1 ,2 ]
于亚雄 [2 ]
程加省 [2 ]
谭学林 [1 ]
沈为频 [3 ]
机构
[1]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3] 云南省易门县种子管理站
关键词
云南铁壳麦; 穗发芽; 形成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给云南铁壳麦在小麦抗穗发芽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以收获后保存于-20℃和常温下的云南铁壳麦为材料,研究了其穗发芽抗性的多样性及其形成因素。结果表明,32份云南铁壳麦平均穗发芽率为14.3%,穗发芽度为6.01%,具有很强的穗发芽抗性;整粒平均发芽率为24.3%,发芽指数为21.8%,表现出较强的休眠性;其中有3份铁壳麦休眠性较弱,2份在常温保存3个月后发芽率依然低于50%,休眠期较长。半粒的平均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为40.2%和28.7%,推测休眠性与种皮以及种子内的抑制物质有关。在颖壳+籽粒发芽实验中,-20℃保存材料的平均发芽率为11.8%,发芽指数为9.4%,说明颖壳浸出液对籽粒发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常温下保存材料的平均发芽率在第1、第3、第5和第7天分别为27.4%、7.5%、1.9%和0.6%,8 d后仍有34.1%的籽粒未能发芽,说明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颖壳中抑制物质的浸出液浓度逐渐增加,抑制作用加强。从抑制率来看,种皮抑制率>颖壳机械抑制率>颖壳浸出物抑制率,表明云南铁壳麦的穗发芽抗性主要来自于种子的强休眠性,颖壳的机械作用和浸出物的抑制作用也是主要的形成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747 / 7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小麦的穗发芽抗性研究 [J].
蒋云 ;
康厚扬 ;
原红军 ;
王益 ;
周永红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8, (03) :397-401
[2]   小麦籽粒发芽对品质的影响 [J].
张艳 ;
王德森 ;
张勇 ;
李辉 ;
陈孝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6, (02) :58-62
[3]   云南铁壳麦研究进展 [J].
杨金华 ;
于亚雄 ;
程耿 ;
胡银星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5, (04) :478-481
[4]   小麦抗穗发芽研究方法的初步评价 [J].
兰秀锦 ;
郑有良 ;
刘登才 ;
颜泽洪 ;
魏育明 ;
张志清 ;
不详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02) :121-125
[5]   小麦抗穗发芽的鉴定及其灌浆过程中胚、种皮和颖壳三因素与籽粒发芽率的关系 [J].
兰秀锦 ;
王志容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6, (04) :533-536+570
[6]   从长江流域白粒小麦地方品种中开拓抗穗发芽种质的研究 [J].
肖世和,吴兆苏,沈又佳,蒋国梁,戴大庆,蒋华仁,秦代红,江登阳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5, (01) :56-60
[7]   小麦品种抗穗发芽性的研究 [J].
沈正兴 ;
俞世蓉 ;
吴兆苏 .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05) :44-50
[8]   抗收获前发芽小麦品种的初步研究 [J].
肖世和 ;
戴大庆 ;
蒋华仁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86, (02) :219-224
[9]   小麦种子休眠特性的遗传及其机理的研究 [J].
毛伯韧 ;
吴兆苏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3, (06) :53-60
[10]   “云南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yun-nanense King)的考察与研究 [J].
董玉琛 ;
郑殿升 ;
乔丹杨 ;
曾学琦 ;
恩在诚 ;
陈勋儒 .
作物学报, 1981, (03) :145-15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