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留构造发育特征与气藏形成

被引:17
作者
许化政
周新科
不详
机构
[1] 中原油田研究院
[2]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河南濮阳
[3] 北京
关键词
盐滑塌; 二次生气; 初次运移; 驱水效率; 文留构造; 渤海湾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文留构造是Es3(2) Es2期间在中央隆起带背景上因盐聚集而形成的背斜构造,构造翼部因盐滑塌而使圈闭幅度加大。C-P煤系因埋深加大而进入二次生气期,并在约4000m发生初次运移。烃源岩的主体埋深5200~6300m,位于文东和前梨园地区。煤成气以微裂缝-裂隙(断层)网络为主要通道向中央隆起带运移,并在东营运动(Ⅱ幕)期达到最大规模。天然气进入圈闭后,首先充注Es4(3-5)段Ⅰ类和Ⅱ类储层(驱水效率73%~56%),后随着气柱加大驱替压力增加而向Es4(1-2)和Es4(7-8)Ⅲ类储层中扩散,最终驱水效率约为40%。
引用
收藏
页码:712 / 72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文留盐背斜形成与油气富集 [J].
许化政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8, (03) :288-296
[2]   东濮凹陷煤成气地化指标及其与油成气的对比 [J].
朱家蔚 ;
许化政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5, (03) :272-279
[3]   文留煤成气藏的发现及其对华北盆地找气的意义 [J].
朱家蔚 ;
戚厚发 ;
廖永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3, (01) :4-12
[4]  
中国东部深层石油地质[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谯汉生等主编, 2002
[5]  
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模型研究[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王捷等编著, 1999
[6]  
东濮凹陷油气生成地球化学研究[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中原石油勘探局编,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