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仑山前冲断带断裂特征及构造单元划分

被引:36
作者
程晓敢 [1 ,2 ]
黄智斌 [3 ]
陈汉林 [1 ,2 ]
杜治利 [3 ]
李康 [1 ,2 ]
师骏 [3 ]
机构
[1]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2] 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
[3] 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西昆仑山; 冲断带; 断裂特征; 走滑断裂; 构造单元; 形成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受新生代帕米尔构造结大幅度向北推移、旋转的影响,形成了弧形的西昆仑山前冲断带。本文主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震反射剖面的精细解释,对西昆仑山前冲断带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断裂进行系统研究。西昆仑山前冲断带内以发育与其弧形形态一致的逆冲断裂为主,但弧形冲断带中段的断裂具有挤压逆冲的同时兼有右行走滑性质。冲断带内还发育了NE向和近EW向的走滑断裂,它们的发育时间和成因不尽相同,它们控制了冲断带内的变形,调节和改造了早期形成的构造。在对断裂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冲断带各个部位的结构特征和变形时间,将冲断带划分为9个次级构造单元。西昆仑山前冲断带开始发育于中新世中晚期,此后经历了上新世早期、上新世中晚期、早更新世早中期以及早更新世晚期四个演化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2591 / 260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西昆仑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早期隆升活动的沉积记录:来自塔西南棋北3井沉积物重矿物的证据 [J].
雷刚林 ;
廖林 ;
师俊 ;
杜治利 ;
罗俊成 ;
程晓敢 ;
陈汉林 .
地质学报, 2011, 85 (08) :1334-1342
[2]   西昆仑山前甫沙—克里阳地区新生代变形特征及油气控制作用 [J].
程晓敢 ;
雷刚林 ;
陈汉林 ;
杜治利 ;
廖林 ;
罗俊成 ;
师骏 .
石油学报, 2011, 32 (01) :83-89
[3]   帕米尔东北缘地区构造变形特征与盆山结构 [J].
陈汉林 ;
张芬芬 ;
程晓敢 ;
廖林 ;
罗俊成 ;
师骏 ;
王步清 ;
杨长福 ;
陈立峰 .
地质科学, 2010, 45 (01) :102-112
[4]   西昆仑-塔西南坳陷晚古生代以来的沉积构造演化 [J].
方爱民 ;
马建英 ;
王世刚 ;
赵越 ;
胡健民 .
岩石学报, 2009, 25 (12) :3396-3406
[5]   柯克亚周缘构造特征差异及其原因 [J].
杜治利 ;
罗俊成 ;
王步清 ;
魏巍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9, 33 (01) :112-116
[6]   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沉积岩古流向的磁化率各向异性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J].
裴军令 ;
孙知明 ;
李海兵 ;
司家亮 ;
潘家伟 ;
刘静 ;
刘雪刚 ;
赵越 .
岩石学报, 2008, 24 (07) :1613-1620
[7]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山前带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J].
胡建中 ;
谭应佳 ;
张平 ;
张艳秋 .
地学前缘, 2008, (02) :222-231
[8]   西昆仑山前冲断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特征 [J].
潘家伟 ;
李海兵 ;
Jerome Van Der Woerd ;
孙知明 ;
裴军令 ;
Laurie Barrier ;
司家亮 .
地质通报, 2007, (10) :1368-1379
[9]   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的隆升特征——来自西昆仑山前盆地的沉积学证据 [J].
司家亮 ;
李海兵 ;
Laurie BARRIER ;
Jerome VAN DER WOERD ;
孙知明 ;
裴军令 ;
潘家伟 .
地质通报, 2007, (10) :1356-1367
[10]   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压扭构造体系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向奎 .
古地理学报, 2006, (02) :23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