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双季稻田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土壤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24
作者
汪金平
何园球
柯建国
黄国勤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3] 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 江苏南京
[4] 江苏南京
[5] 江西南昌
关键词
双季稻; 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 理化性状;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为期 2年的双季稻田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试验的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数量及 3种土壤酶 (脲酶 ,过氧化氢酶 ,转化酶 )活性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试验 2年后 ,土壤密度减小 ,孔隙度增加 ,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钾含量增加。与常规翻耕相比 ,厢沟免耕 0~ 5cm土层养分富集不明显 ,细菌、真菌数量增多 ,土壤酶活性增强 ;15~ 2 5cm土层土壤密度显著降低 ,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分别比对照增加 5 5 2 3%、4 4 73%和 4 3 4 8%。因此 ,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能够提高土壤肥力 ,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系统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J].
江永红 ;
宇振荣 ;
马永良 .
土壤通报, 2001, (05) :209-213
[2]   免耕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附视频 [J].
李新举 ;
张志国 ;
邓基先 ;
刘辉友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4) :104-110
[3]   江苏海安县轻壤土稻麦免耕土壤肥力消长模型初探 [J].
柯建国 ;
王泰伦 ;
章熙谷 ;
王进 ;
蒋观贞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2, (02) :1-9
[4]  
秸秆还田的机理与技术模式.[M].刘巽浩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5]  
农业土壤学.[M].侯光炯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  
中国土壤肥力.[M].沈善敏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7]  
土壤环境学.[M].李天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8]  
农业微生物学实验技术.[M].李阜棣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9]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关松荫 编著.农业出版社.1986,
[10]  
土壤理化分析.[M].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