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后移对江汉平原小麦籽粒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王小燕 [1 ]
沈永龙 [1 ]
高春宝 [2 ]
刘章勇 [1 ]
方正武 [1 ]
机构
[1] 长江大学长江中游湿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 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 氮肥后移; 产量; 氮肥偏生产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给江汉平原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以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后移对小麦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对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影响显著,其中底追比例为3∶7、拔节期追肥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较大。底追比例为7∶3,追肥时期由起身期后移至拔节期时,籽粒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提高;底追比例为5∶5,追肥时期由拔节期后移至旗叶露尖期时,籽粒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降低,说明拔节期是追施氮肥的适宜时期。追肥时期同为拔节期时,底追比例由7∶3调整至5∶5,再由5∶5调整至3∶7,籽粒产量、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升高。总之,在本试验条件下,总施氮量为180 kg.hm-2、底追比例为3∶7、拔节期追肥的处理,成熟期籽粒产量最高,收获指数和氮肥偏生产力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是氮肥运筹的最优处理。
引用
收藏
页码:896 / 89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不同水氮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 [J].
孔东 ;
晏云 ;
段艳 ;
陆文红 ;
徐海洋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 (12) :36-40
[2]   施氮量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产物积累、转运及分配的影响 [J].
马冬云 ;
郭天财 ;
王晨阳 ;
朱云集 ;
宋晓 ;
王永华 ;
岳艳军 .
作物学报, 2008, (06) :1027-1033
[3]   施氮水平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调控效应 [J].
郭天财 ;
宋晓 ;
马冬云 ;
王永华 ;
谢迎新 ;
查菲娜 ;
岳艳军 ;
岳彩凤 .
作物学报, 2007, (12) :1977-1981
[4]   施氮量对济麦20旗叶光合特性和蔗糖合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J].
王东 ;
于振文 ;
李延奇 ;
史桂萍 .
作物学报, 2007, (06) :903-908
[5]   两种不同穗型小麦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J].
张克禄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16) :4785-4786
[6]   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J].
石玉 ;
于振文 ;
王东 ;
李延奇 ;
王雪 .
作物学报, 2006, (12) :1860-1866
[7]   施氮量和底施追施比例对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时空变化的影响 [J].
马兴华 ;
于振文 ;
梁晓芳 ;
颜红 ;
史桂萍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4) :4630-4634
[8]   应用SPAD值预测小麦叶片叶绿素和氮含量的初步研究 [J].
朱新开 ;
盛海君 ;
顾晶 ;
张容 ;
李春燕 .
麦类作物学报, 2005, (02) :46-50
[9]   土壤肥力和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及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J].
王月福 ;
于振文 ;
李尚霞 ;
余松烈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1) :1868-1872
[10]   施肥量对专用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J].
沈建辉 ;
姜东 ;
戴廷波 ;
荆奇 ;
田永超 ;
曹卫星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