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区霾的环境特征研究

被引:22
作者
张云海
马雁军
刘宁微
周德平
王扬锋
洪也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霾; 稳定天气; 污染物; 边界层;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0.11.032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沈阳市1961—2009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霾天气出现的年季特征及其天气形势特征。利用边界层气象资料与污染物质量浓度资料对特定的霾过程从边界层到污染物质量浓度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地区霾的出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近5 a平均每年为120 d左右,目前霾天数已经占到了全年的30%40%。冬秋季节出现霾天气较多,秋冬两季霾日数占全年霾日总数的75%。凌晨到上午是霾出现的高发期,02—08时霾出现频率占总霾数的44.5%。霾的出现主要发生在冬秋季节冷空气势力不强,大气扩散能力较弱,边界层出现逆温时刻。接地逆温层厚度常常稳定在200~300 m高度左右,PM10质量浓度与能见度(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402 7。风速与能见度(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86 4。
引用
收藏
页码:2636 / 264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辽宁中部地区灰霾天气气候环境特征 [J].
张云海 ;
马雁军 ;
王扬锋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5) :1114-1118
[2]   基于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的PM浓度预报模型 [J].
张云海 ;
孙财涛 ;
杨洪斌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 (05) :100-102
[3]   1970—2005年广西霾的变化特征 [J].
陈业国 ;
何冬燕 ;
农孟松 ;
覃志年 .
生态环境, 2008, (04) :1453-1457
[4]  
天津地区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J]. 郭军.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8(03)
[5]  
天津地区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J]. 郭军.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8 (03)
[6]   珠江三角洲霾天气的近地层输送条件研究 [J].
吴兑 ;
廖国莲 ;
邓雪娇 ;
毕雪岩 ;
谭浩波 ;
李菲 ;
蒋承霖 ;
夏冬 ;
范绍佳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1) :1-9
[7]   广州市大气能见度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沈家芬 ;
冯建军 ;
谢利 ;
林燕 ;
莫测辉 .
生态环境, 2007, (04) :1199-1204
[8]   细粒子污染形成灰霾天气导致广州地区能见度下降 [J].
吴兑 ;
邓雪娇 ;
毕雪岩 ;
李菲 ;
谭浩波 ;
廖国莲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1) :1-6
[9]   中国灰霾历史渊源和现状分析 [J].
张保安 ;
钱公望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7, (01) :56-58
[10]  
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分布及典型重污染的成因[J]. 马雁军,刘宁微,王扬锋.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