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机理及中国对策

被引:121
|
作者
程承坪 [1 ]
彭欢 [1 ]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进步; 就业替代效应; 就业创造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020207 ; 1201 ; 1202 ; 120202 ;
摘要
人工智能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进步,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对人类社会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将重构国家竞争格局。技术进步既有就业替代效应,也有就业创造效应。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形式的技术进步,既符合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一般规律,也有其特殊表现:以往技术进步主要替代人的体力,而人工智能将进一步地替代人的脑力,但不会完全替代人类就业;人工智能会削弱低劳动力成本和自然资源的竞争优势,强化就业空间极化和技术极化现象,这对发展中国家拼资源、拼低劳动力成本的发展模式和工业化战略构成了挑战。目前人工智能处于弱人工智能发展阶段和技术成长期,对就业的影响有限。但随着人工智能由弱人工智能阶段发展到强人工智能阶段、由技术成长期发展到技术成熟期,对就业的影响将加大。为了促进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削弱人工智能的就业替代效应,放大其就业创造效应,防范其就业社会风险,应前瞻性地采取提高劳动者素质、鼓励创新创业、提高就业公共服务水平、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各项积极有效的对策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7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