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人工植被对局地小气候影响的效应研究

被引:11
作者
徐丽萍 [1 ,2 ]
杨改河 [3 ,2 ]
冯永忠 [3 ,2 ]
杜英 [2 ]
韩新辉 [2 ]
机构
[1]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人工植被; 退耕地; 小气候效应; 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7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人工植被对局地小气候影响的效应,是评价人工林草工程生态效应的主要表征之一。利用定点观测的方法,对安塞县退耕地上建立的人工植被和撂荒形成的自然植被群落进行了大气温湿状况、土壤水热状况等小气候特征的观测分析,并以裸露农地为对照,比较人工植被和撂荒植被对小气候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营造人工林后,下垫面的变化引起局地水热循环的变化,具体表现为降温效应、增湿效应、改土效应和阻风效应,尤其是在植被生长旺盛的夏季,人工植被区近地层1.0m处日均气温明显下降,低于撂荒植被区2.2℃;日均相对空气湿度增大,高于撂荒植被区1.97%;日平均风速降低,日均减风效益高于撂荒植被区28%,同时,土壤导热性能提高,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良。局地小气候环境的改善,说明人工林草工程这一措施对脆弱生态的恢复改造有明显的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70 / 175+179 +17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不同退耕模式林草初夏小气候效应 [J].
姜艳 ;
徐丽萍 ;
杨改河 ;
任广鑫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02) :162-166+174
[2]   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生境小叶杨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及其群落稳定性分析 [J].
张婷 ;
张文辉 ;
郭连金 ;
刘国彬 .
西北植物学报, 2007, (02) :340-347
[3]   黄河小浪底库区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小气候特征研究 [J].
李岚岚 ;
赵东 ;
赵勇 ;
樊巍 ;
闫亮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1) :42-46
[4]   黄土高原植被生态恢复评价、问题与对策 [J].
张文辉 ;
刘国彬 .
林业科学, 2007, (01) :102-106
[5]   镇江内江湿地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小气候日动态 [J].
付为国 ;
李萍萍 ;
吴沿友 ;
卞新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9) :1699-1704
[6]   黄土高原沟壑区沙棘人工混交林改土效应研究 [J].
韩恩贤 ;
韩刚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6) :85-90
[7]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自然恢复植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J].
白文娟 ;
焦菊英 ;
马祥华 ;
温仲明 ;
焦峰 .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07) :1317-1322
[8]   宁夏南部山区不同下垫面的小气候特征分析 [J].
王连喜 ;
闵庆文 ;
李凤霞 ;
张晓煜 ;
闫蓉 ;
张学艺 ;
袁海燕 .
资源科学, 2005, (04) :18-21
[9]   岷江上游退化植被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小气候特征研究 [J].
李宗峰 ;
陶建平 ;
王微 ;
李旭光 .
生态学杂志, 2005, (04) :364-367
[10]   黄土丘陵区人工与自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以安塞县为例 [J].
卜耀军 ;
温仲明 ;
焦峰 ;
焦菊英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5, (01)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