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菜生产潜力分析

被引:44
作者
殷艳 [1 ]
陈兆波 [2 ]
余健 [2 ]
王汉中 [1 ]
冯中朝 [3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2]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3]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油菜; 生产; 潜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4 [油菜籽(芸薹)];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形势严峻,国内油料作物仅提供植物油消费总量的40.6%,对国外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安全隐患日益严重。菜籽油是国产食用植物油的第一大来源,在我国食用油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已占我国油料作物产油量的57.2%。因此,在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大力挖掘油菜生产潜力,是提高油菜产量和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的核心举措。概述了我国油菜生产现状,分析了我国油菜在扩大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含油量三个方面的生产潜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挖掘油菜生产潜力的有效途径是科技创新和政策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油研10号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J].
王维生 .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1) :39+41-39
[2]   杂交油菜宝油85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研究 [J].
秦信蓉 ;
杜才富 ;
何永兵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9, 28 (03) :273-275
[3]   黄籽油菜渝黄2号在宜都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J].
朱祚亮 ;
曹诗红 ;
蔡世凤 ;
黎孔森 .
中国农技推广, 2009, 25 (03) :30-31
[6]   冬油菜在西北旱寒区的适应性和北移的可行性研究 [J].
孙万仓 ;
马卫国 ;
雷建民 ;
刘秦 ;
杨仁义 ;
武军艳 ;
王学芳 ;
叶剑 ;
曾军 ;
张亚宏 ;
康艳丽 ;
郭秀娟 ;
魏文惠 ;
杨杰 ;
蒲媛媛 ;
曾潮武 ;
刘红霞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12) :2716-2726
[7]   中油杂11号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J].
薛世芳 ;
阮有宏 ;
朱训永 ;
胡艳 .
现代农业科技, 2007, (20) :131-131
[8]   我国油菜产需形势分析及产业发展对策 [J].
王汉中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7, (01) :101-105
[9]   发展油菜生物柴油的潜力、问题与对策 [J].
王汉中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5, (02) :74-76
[10]   黄籽油菜的育种及推广 [J].
陈功华 ;
田森林 ;
刘淑艳 .
作物研究, 2005, (02) :126-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