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叶面积特征

被引:22
作者
尹婧 [1 ]
邱国玉 [1 ]
何凡 [1 ]
贺康宁 [2 ]
田晶会 [2 ]
张卫强 [2 ]
熊育久 [1 ]
赵少华 [1 ]
刘建新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土地资源研究所
[2]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关键词
叶面积; 叶面积指数; 刺槐; 侧柏; 黄土丘陵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57 [森林经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704 ;
摘要
该文通过对黄土丘陵区4个密度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人工林、3个密度的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生长季叶面积变化的研究,揭示了不同密度林分叶面积生长与林分密度的关系;通过对灌木生长季叶面积变化的研究,建立了灌木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和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叶面积与叶鲜重、枝条基径的经验公式,为半干旱区灌木生长调查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结果表明:1)刺槐和侧柏各密度林分的单株林木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均在9月达到最大值,其中刺槐林叶面积指数峰值可达到10.5,侧柏峰值可达到3.2;灌木柠条、沙棘和紫穗槐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都在8月份达到各自的最大值,柠条、沙棘和紫穗槐的叶面积指数峰值分别为1.195、1.123和1.882;2)刺槐叶面积与叶鲜重具有极显著相关的幂函数关系,侧柏、柠条、沙棘、紫穗槐叶面积与叶鲜重具有极显著相关的线性函数关系,其中柠条枝条基径与叶面积还具有极显著相关的幂函数关系,沙棘、紫穗槐枝条基径与叶面积还具有极显著相关的线性函数关系;3)黄土丘陵区,由于林地土壤水分条件的限制,承载力有限。人工林进入生长盛期后,不同密度刺槐和侧柏林分叶面积指数趋于一致,与最初的造林密度和现存密度没有关系。在不同密度的刺槐和侧柏林分间,单株叶面积与其林分密度成反比。在对上述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得出:黄土丘陵区,由于林地土壤水分条件的限制,承载力有限。该文所研究的刺槐和侧柏各林分均已达到了当地土地承载力的上限,基于提高单株林木质量的考虑,建议刺槐林郁闭后的密度不超过833株·hm-2,侧柏则不超过1111株·hm-2。如以全林分生物量为目标,林分密度也可适当减小。
引用
收藏
页码:440 / 44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暖温带地区3种森林群落叶面积指数和林冠开阔度的季节动态 [J].
陈厦 ;
桑卫国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7, (03) :431-436
[2]   长宽法测定作物叶面积的校正系数研究 [J].
郁进元 ;
何岩 ;
赵忠福 ;
王栋 .
江苏农业科学, 2007, (02) :37-39
[3]   北京地区油松、侧柏人工林叶面积指数变化规律 [J].
王希群 ;
马履一 ;
张永福 .
生态学杂志, 2006, (12) :1486-1489
[4]   叶面积指数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J].
王希群 ;
马履一 ;
贾忠奎 ;
徐程扬 .
生态学杂志, 2005, (05) :537-541
[5]   基于图像处理的植物叶面积测定方法 [J].
白由路 ;
杨俐苹 .
农业网络信息, 2004, (01) :36-38
[6]   CAD图形处理技术在植物叶面积测量中的应用 [J].
程鸿 ;
吕军芬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4) :467-470
[7]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蔬菜叶面积测量中的应用 [J].
杨劲峰 ;
陈清 ;
韩晓日 ;
李晓林 ;
H.P.Liebig .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04) :155-158
[8]   集水造林不同密度林分生长研究 [J].
王克勤 ;
王百田 ;
王斌瑞 ;
高海平 .
林业科学, 2002, (02) :54-60
[9]   羊草叶面积测量方法的比较 [J].
鲍雅静 ;
李政海 ;
张颖 .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62-64
[10]   不同经营方式下杨树人工林叶面积分布与动态研究 [J].
朱春全 ;
雷静品 ;
刘晓东 ;
王富国 ;
成桂珍 .
林业科学, 2001, (01) :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