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及中国合作建议

被引:10
|
作者
区浩驰 [1 ,2 ]
郭凯迪 [1 ]
王灿 [1 ,3 ]
机构
[1]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2] 团结香港基金会
[3] 清华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一带一路; PLS-SEM模型; 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绿色投资建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F125 [对外经济关系]; F113.3 [世界资源问题];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20202 ; 020206 ; 030206 ; 083001 ; 1407 ;
摘要
以“一带一路”沿线亚洲、非洲和欧洲的112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及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分析,从世界银行公开数据库中筛选出15项从统计意义上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指标,组成含“经济机会”“社会福祉”“环境质量”和“气候行动”4个指标维度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熵权法、秩和比法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评估结果表明,欧盟得分为0.819,在各地区中排名第一;南非、西亚和东南亚得分在0.593~0.608,属于中高水平地区;欧亚、东亚、中非、东非、南亚和中亚得分在0.488~0.819,属于中水平地区;北非得分为0.439,属于中低水平地区;西非得分为0.338,属于低水平地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指数和环境气候可持续指数两个宏观维度的得分将112个国家进行四象限分类,结合各象限国家地区分布、收入结构、产业结构和贸易因素四大特征识别各区域国家可持续发展短板。四个象限国家的特征分别为:基本实现社会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损耗脱钩,过度损耗环境资源实现社会经济高增长,低社会经济增长和低环境资源损耗和高环境资源损耗无法推动社会经济增长。最后结合中国对各国对外投资存量数据及各国可持续发展特征,对中国未来在“一带一路”地区进行绿色投资和项目合作以推动“一带一路”国家实现绿色转型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提高对III、IV象限国家绿色基础设施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比例;其次,根据各国绿色发展需求引导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流向;最后,采用国际标准进行投资项目的环境社会影响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175 / 18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