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低渗砂岩储层微观结构及孔隙演化定量分析

被引:77
作者
吴小斌 [1 ,2 ]
侯加根 [1 ,2 ]
孙卫 [3 ,4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西北大学教育部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关键词
特低渗储层; 微观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为了表征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低孔特低渗长石砂岩的孔隙结构,进一步探讨孔隙演化及其控制因素,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X线衍射、粒度分析及物性等资料,分析总结出5种孔隙类型和4种喉道类型;结合成岩作用研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的方法分析孔隙演化过程。研究区储层孔隙以粒间孔、长石溶孔和粒间溶孔为主,发育点状、缩颈状和片状喉道,喉道具有细喉和微细喉的特点。成岩缝的发育改善储层的渗透性,相互连通的微裂缝网络是流体运移的最佳通道。运用未固结砂岩原始孔隙度与砂岩的分选系数的统计关系,恢复计算出研究区砂岩原始孔隙度平均为34.60%。在成岩过程中,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孔隙具有中等程度破坏作用,受二者影响,未固结砂岩49.4%的原生粒间孔被压实损失,28.7%的孔隙被胶结破坏。区内溶蚀作用较发育,溶蚀强度中等,并形成大量次生孔隙,使得孔隙度增加到11.33%,溶蚀作用的孔隙增加率为11.0%,极大地改善低孔特低渗砂岩储层的储集空间。定量计算结果与定性认识的一致性以及与室内物性测试结果的吻合性表明:研究方法与结论可靠,这对于同类储层孔隙演化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438 / 344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储层砂岩中自生绿泥石对孔隙结构的影响——来自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的研究结果 [J].
兰叶芳 ;
黄思静 ;
吕杰 .
地质通报, 2011, 30 (01) :134-140
[2]   沉积物粒度参数内涵及计算方法的解析 [J].
卢连战 ;
史正涛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 35 (06) :54-60
[3]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J].
牛海青 ;
陈世悦 ;
张鹏 ;
鄢继华 .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1 (02) :749-758
[4]   志丹地区延长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J].
杨克文 ;
庞军刚 ;
李文厚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9, 39 (04) :662-668
[5]   塔中地区石炭系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控制的定量研究 [J].
王华 ;
郭建华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9, 28 (03) :277-284
[6]   姬塬油田长4+5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与成岩作用 [J].
徐波 ;
孙卫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 (06) :953-958
[7]   沉积物粒度参数求解方法的对比 [J].
李志亮 ;
杜小如 .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8, (04) :16-19
[8]   自生绿泥石对砂岩储层孔隙的保护机理 [J].
田建锋 ;
陈振林 ;
杨友运 .
地质科技情报, 2008, (04) :49-54
[9]   西峰油田长8储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对孔隙影响 [J].
于波 ;
崔智林 ;
刘学刚 ;
钱俪丹 ;
白嫦娥 ;
朱涛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 (03) :405-410+416
[10]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碎屑岩储层低渗特征及含油性主控因素 [J].
高剑波 ;
庞雄奇 ;
王志欣 ;
姜振学 ;
丁保来 ;
席胜利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