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油气聚集规律及勘探前景

被引:73
作者
徐凤银
彭德华
侯恩科
机构
[1]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2] 西安科技大学 甘肃敦煌
[3] 陕西西安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油气聚集规律; 勘探潜力; 勘探方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 ,是中国 7个大型内陆含油气盆地之一。发育有石炭系、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4个大含油气系统 ,形成了北缘、西部和中部 3个勘探领域 ,共有油气资源量 42× 10 8t(油当量 ) ,油气聚集受烃源岩、构造叠加及储集层性质的控制。该盆地勘探程度较低 ,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和广阔的勘探前景 ,是中国最有油气勘探潜力的盆地之一。根据盆地内不同地区的油气藏控制因素 ,盆地的西部南区、西北缘的阿尔金山前、北缘的冷湖三号等地区是碎屑岩油藏勘探的重要领域 ,西部北区是非常规储层油藏的重点勘探区 ,中部、西部第三系和北缘深层是天然气新的勘探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J].
周建勋 ;
徐凤银 ;
胡勇 .
石油学报, 2003, (01) :19-24
[2]   中国中西部类前陆盆地与典型前陆盆地类比及其油气勘探前景 [J].
雷振宇 ;
何登发 ;
张朝军 .
地球学报, 2001, (02) :169-174
[3]   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意义 [J].
陈世悦 ;
徐凤银 ;
彭德华 .
新疆石油地质, 2000, (03) :175-179+253
[4]   论柴达木盆地冷湖—南八仙构造带的含油气远景 [J].
穆剑 ;
汪立群 .
石油学报, 1999, (02) :26-30+4
[5]   柴达木侏罗系的构造层序及前陆盆地演化 [J].
夏文臣 ;
张宁 ;
袁晓萍 ;
孟科 ;
张兵山 ;
彭晓群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03) :3-10+25
[6]   吐拉盆地侏罗纪巨厚油砂岩和沥青的发现及其意义 [J].
郭召杰 ;
张志诚 ;
曾凡刚 .
科学通报, 1998, (08) :886-888
[7]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油气前景 [J].
王明儒 ;
胡文义 ;
彭德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5) :20-24+119
[8]   重新认识柴达木盆地力争油气勘探获得新突破 [J].
翟光明 ;
徐凤银 .
石油学报, 1997, (02)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