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造山带斑岩型矿床的深部约束机制

被引:45
作者
罗照华
卢欣祥
陈必河
黄凡
杨宗锋
王秉璋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碰撞造山带; 斑岩型矿床; 深部过程; 岩石圈拆沉作用; 矿源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32 []; P611.13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俯冲板片断离触发了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下地壳部分熔融和冈底斯岩基带以及同岩基斑岩的产生。在此过程中,幔源岩浆分离结晶的产物、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残余和地壳分异过程中下沉的镁铁质块体,构成了加厚下地壳。随着造山岩石圈的冷却和加厚下地壳重力不稳定性的增加,岩石圈拆沉作用触发了后碰撞斑岩型岩浆活动。与此相应,碰撞造山带斑岩型矿床可以形成于同碰撞和后碰撞两个不同的构造阶段。同碰撞成矿作用发生于岩基带形成时期,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底侵幔源岩浆及更深部的含矿流体,其触发机制是俯冲板片的断离。后碰撞成矿作用发生于加厚下地壳冷却之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新生矿源层和更深部的含矿流体,其触发机制为岩石圈拆沉作用。在同碰撞构造阶段,伴随着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深部流体和幔源岩浆所含的成矿物质被注入到岩基岩浆中,与从岩基岩浆源区萃取的成矿物质汇聚在一起,一部分受岩基热的驱使上升成矿。由于流体中成矿元素的浓度强烈依赖于压力,另一部分成矿元素则滞留在难熔残余中形成新的矿源层。当发生岩石圈拆沉作用时,由此矿源层部分熔融形成的斑岩岩浆将相对富含成矿物质,导致碰撞造山带第二次成矿作用大爆发。
引用
收藏
页码:447 / 45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1]   花岗质岩石的基本问题 [J].
罗照华 ;
黄忠敏 ;
柯珊 .
地质论评, 2007, (S1) :180-226
[2]   板内造山作用与成矿 [J].
罗照华 ;
梁涛 ;
陈必河 ;
辛后田 ;
柯珊 ;
张自力 ;
程素华 .
岩石学报, 2007, (08) :1945-1956
[3]   壳幔过渡层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J].
罗照华 ;
辛后田 ;
陈必河 ;
柯珊 ;
黄金香 .
现代地质, 2007, (02) :421-425
[4]   花岗岩结晶分离作用问题——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二 [J].
张旗 ;
潘国强 ;
李承东 ;
金惟俊 ;
贾秀勤 .
岩石学报, 2007, (06) :1239-1251
[5]   新疆托云火山群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动力学意义 [J].
梁涛 ;
罗照华 ;
柯珊 ;
魏阳 ;
李德东 ;
黄金香 ;
黄凡 .
岩石学报, 2007, (06) :1381-1391
[6]   花岗岩成因研究的若干问题 [J].
吴福元 ;
李献华 ;
杨进辉 ;
郑永飞 .
岩石学报, 2007, (06) :1217-1238
[7]   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理论分析与野外证据 [J].
罗照华 ;
莫宣学 ;
卢欣祥 ;
陈必河 ;
柯珊 ;
侯增谦 ;
江万 .
地学前缘, 2007, (03) :165-183
[8]   新疆的印支运动与成矿 [J].
朱永峰 .
地质通报, 2007, (05) :510-519
[9]   西藏冈底斯巨型斑岩铜矿带勘查研究最新进展 [J].
郑有业 ;
多吉 ;
王瑞江 ;
程顺波 ;
张刚阳 ;
樊子珲 ;
高顺宝 ;
代芳华 .
中国地质, 2007, (02) :324-334
[10]   大陆岩石圈研究进展 [J].
陈凌 ;
朱日祥 ;
王涛 .
地学前缘, 2007, (02) :5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