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合作的概念、内涵和合作机制框架构建

被引:8
|
作者
张永勋 [1 ,2 ]
闵庆文 [1 ]
白艳莹 [1 ]
刘某承 [1 ]
孙雪萍 [1 ,2 ]
何璐璐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生态合作; 合作机制; 合作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X32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071012 ; 0713 ; 083002 ; 120405 ;
摘要
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使生态环境问题由个别地区小范围问题已发展成为普遍的跨行政区域问题,迫使各级政府部门必须联合行动应对,生态合作必将走向普遍化和常态化。目前,关于生态合作的概念和内涵既无相关研究给出明确界定,也无系统的生态合作研究框架可供参考,使区域生态合作面临重重困难,为此论文综述国内外生态合作的相关研究,梳理生态合作起源和发展演化历程,提出并阐释了生态合作的概念和内涵。以此概念为基础,构建出了包括生态合作组成、生态合作研究步骤、生态合作方式和生态合作监管与评价四部分的生态合作研究基本框架。其中,生态合作组成包含生态合作基础和目的、生态合作主体、生态合作方式和生态合作监管与评价体系;生态合作机制的构建包含10个步骤,分别为诊断区域生态问题,确定生态合作的主体,确定生态合作对象,梳理合作主体间关系,拟定合作方案,意见征询,方案实施,实施监督,评价,对生态合作协议、实施方案和监督方案的改进;生态合作方式包括劳务合作、工程技术合作、产业发展合作、经济补偿合作、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合作和教育人才合作等六大类;生态合作的监管与评价包括方案实施的监督与评价、合作方案的合理性评价、协调和监管能力评价、实施后的生态环境质量阶段性评价和终期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1067 / 107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