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1 条
青藏高原北部白垩纪隆升的证据
被引:61
作者:

李海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杨经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来源: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特提斯;
冈瓦纳;
隆升;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 [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认为青藏形成统一大陆应该在印支期晚期古特提斯洋关闭和海水退出时。由于来自冈瓦纳大陆的羌塘微陆块向NE斜向俯冲 ,产生了印支期的阿尼玛卿、柴北缘和阿尔金大规模走滑断裂的形成 ,并且由于东部受到华南板块的阻挡 ,形成南北向的龙门山褶皱带。此阶段 ,地势较低 ,海拔不高。直至中特提斯洋在白垩纪早期关闭 ,来自冈瓦纳大陆的冈底斯微陆块沿班公湖—怒江一线俯冲到北部高原的下面 ,由于高原北部受到塔里木—阿拉善地块的阻挡 ,东部受到南中国板块的阻挡 ,高原北部开始隆升 ,形成高原雏形。高原南北统一大陆形成于新特提斯洋的关闭和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与欧亚大陆碰撞时 ,并在新近纪后开始快速抬升 ,形成现今的高原地貌 ,这已是共识。值得讨论的是 ,如何识别高原北部白垩纪时期的隆升 ,以及其对建立高原隆升模型和计算高原北部隆升速率的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345 / 35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南缘德尔尼蛇绿岩:一个被肢解了的古特提斯洋壳
[J].
杨经绥
;
王希斌
;
史仁灯
;
许志琴
;
吴才来
.
中国地质,
2004, (03)
:225-239

杨经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王希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史仁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许志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吴才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祁连山北缘老君庙背斜晚新生代磁性地层与高原北部隆升
[J].
方小敏
;
赵志军
;
李吉均
;
颜茂都
;
潘保田
;
宋春晖
;
戴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2)
:97-106

方小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南京,兰州,兰州,兰州,兰州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兰州

赵志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南京,兰州,兰州,兰州,兰州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兰州

李吉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南京,兰州,兰州,兰州,兰州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兰州

颜茂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南京,兰州,兰州,兰州,兰州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兰州

潘保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南京,兰州,兰州,兰州,兰州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兰州

宋春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南京,兰州,兰州,兰州,兰州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兰州

戴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南京,兰州,兰州,兰州,兰州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兰州
[3]
中央碰撞造山带中两期超高压变质作用来自含柯石英锆石的定年证据
[J].
杨经绥
;
刘福来
;
吴才来
;
万渝生
;
张建新
;
史仁灯
;
陈松永
.
地质学报,
2003, (04)
:463-477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福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吴才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建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史仁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陈松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4]
阿尔金断裂:几何学、性质和生长方式
[J].
崔军文
;
张晓卫
;
李朋武
.
地球学报,
2002, (06)
:509-516

崔军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

张晓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

李朋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
[5]
龙门山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带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J].
黄永健
;
张成江
;
汪云亮
;
刘树根
;
王国芝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2, (01)
:69-73

黄永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三系,成都理工大学三系,成都理工大学三系,成都理工大学石油系,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系成都,成都,成都

张成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三系,成都理工大学三系,成都理工大学三系,成都理工大学石油系,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系成都,成都,成都

汪云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三系,成都理工大学三系,成都理工大学三系,成都理工大学石油系,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系成都,成都,成都

刘树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三系,成都理工大学三系,成都理工大学三系,成都理工大学石油系,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系成都,成都,成都

王国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三系,成都理工大学三系,成都理工大学三系,成都理工大学石油系,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系成都,成都,成都
[6]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构造事件研究
[J].
刘树根
;
赵锡奎
;
罗志立
;
徐国盛
;
王国芝
;
C.J.L.Wilson
;
Dennis Arne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1, (03)
:221-230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锡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澳大利

罗志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澳大利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C.J.L.Wilson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澳大利

Dennis Arne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澳大利
[7]
阿尔金断裂变形岩激光微区(40)r/Ar年龄
[J].
刘永江
;
叶慧文
;
葛肖虹
;
陈 文
;
刘俊来
;
任收麦
;
潘宏勋
.
科学通报,
2000, (19)
:2101-2104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叶慧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春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 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春

刘俊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春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潘宏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春
[8]
阿尔金断裂两侧构造单元的对比及岩石圈剪切机制
[J].
许志琴
;
杨经绥
;
张建新
;
姜枚
;
李海兵
;
崔军文
.
地质学报,
1999, (03)
:193-205

许志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建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姜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李海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崔军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9]
阿尔金构造带西段榴辉岩的Sm-Nd及U-Pb年龄——阿尔金构造带中加里东期山根存在的证据
[J].
张建新
;
张泽明
;
许志琴
;
杨经绥
;
崔军文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9, (10)
:1109-1112

张建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张泽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许志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崔军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
阿尔金断裂研究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思路
[J].
葛肖虹
;
张梅生
;
刘永江
;
叶慧文
;
石采东
.
现代地质,
1998, (03)
:2-5+7-8

葛肖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春科技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张梅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春科技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刘永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春科技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叶慧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春科技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