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下游粗细颗粒泥沙输移规律及成因

被引:16
作者
杨云平 [1 ]
张明进 [1 ]
李松喆 [2 ]
朱玲玲 [3 ]
由星莹 [4 ]
李侃禹 [5 ]
余新明 [5 ]
机构
[1]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工程泥沙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2] 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3]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4]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
[5] 长江航道局
关键词
分组沙; 输移规律; 成因分析; 三峡大坝; 长江中下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142 [泥沙运动];
学科分类号
081502 ;
摘要
以三峡下游河段为研究对象,利用1987-2014年原型观测数据,分析粗细颗粒在时间和空间的输移过程,并以水文站作为划分单元探讨其成因.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d≤0.125 mm(细颗粒)各粒径组沙量沿程递增,并小于蓄水前均值;d>0.125 mm(粗颗粒)沙量在宜昌—监利河段得到补给,其下游为淤积趋势,其中2003-2007年至监利站恢复程度最大.在成因上:(1)宜昌—沙市河段,河床粗化限制了粗细颗粒泥沙补给,其中细颗粒补给受制于总水量,粗颗粒受制于大流量持续天数和量值;(2)沙市—监利河段,粗细颗粒补给均受制于总水量;(3)监利—螺山河段,洞庭湖入汇对细颗粒补给起决定作用,河床补给量中洪水年大于中枯水年,粗颗粒为淤积趋势,且中洪水年淤积量小于中枯水年;(4)螺山—汉口河段,细颗粒增加受河床补给决定,2008-2014年补给强度弱于2003-2007年,2010年前后粗颗粒泥沙由淤转冲,与大流量持续天数和量值增加有关;(5)汉口—九江河段,细颗粒泥沙淤积,粗颗粒因河床冲刷得到补给,大水年补给量高于枯水;(6)九江—大通河段,鄱阳湖入汇和河床补给对细颗粒增加的贡献比例为1∶2.82,河床冲刷对粗颗粒泥沙起补给作用,受大流量持续天数和量值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942 / 95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长江三峡水坝下游河道悬沙恢复和床沙补给机制研究(英文) [J].
张为 ;
杨云平 ;
张明进 ;
李义天 ;
朱玲玲 ;
由星莹 ;
王冬 ;
徐俊锋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7, 27 (04) :463-480
[2]   长江三峡水坝下游河道悬沙恢复和床沙补给机制 [J].
杨云平 ;
张明进 ;
李义天 ;
张为 ;
由星莹 ;
朱玲玲 ;
王冬 .
地理学报, 2016, 71 (07) :1241-1254
[3]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分汊河道演变机理及趋势 [J].
朱玲玲 ;
葛华 ;
李义天 ;
张为 .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5, (02) :246-258
[4]   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中游泥沙输移规律分析 [J].
郭小虎 ;
李义天 ;
渠庚 ;
刘心愿 .
泥沙研究, 2014, (05) :11-17
[5]  
Changes in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 from major Chinese rivers to the Pacific Ocean over the period 1955-2010[J]. Cheng LIU,Jueyi SUI,Yun HE,Faye HIRSHFIEL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2013(04)
[6]   水库下游非均匀沙恢复饱和系数特性 [J].
葛华 ;
朱玲玲 ;
张细兵 .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1, 44 (06) :711-714+764
[7]   长江中游非均匀沙冲淤对来水来沙响应初步分析 [J].
朱玲玲 ;
葛华 ;
张细兵 ;
李义天 .
水力发电学报, 2011, 30 (06) :215-220+229
[8]  
Effect of suspended sediment grain size on channel sedimentation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and some implications[J]. XU JiongXin1, HU ChunHong2 & CHEN JianGuo2 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Cycle and Related Land Surface Process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2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Beijing 100044,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
[9]   论三峡水库下游的河床冲淤变化 [J].
李义天 ;
孙昭华 ;
邓金运 .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3, (03) :283-295
[10]   三门峡水库典型运用时段黄河下游粗细泥沙的输移和调整规律 [J].
陈建国 ;
周文浩 ;
袁玉萍 .
泥沙研究, 2002, (02) :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