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地方品种核心种质花期相关性状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52
作者
刘志斋 [1 ]
郭荣华 [2 ]
石云素 [1 ]
蔡一林 [3 ]
曹墨菊 [2 ]
宋燕春 [1 ]
王天宇 [1 ]
黎裕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3] 西南大学玉米研究所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玉米; 地方品种; 核心种质; 花期相关性状; 表型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研究中国玉米地方品种资源在抽雄期(T)、吐丝期(S)、抽雄-散粉间隔期(TAI)以及散粉-吐丝间隔期(ASI)等4个花期相关性状上的表型多样性,为玉米地方品种资源表型多样性的整体鉴定与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中国玉米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库的799份种质,采用多环境试验设计,在植株进入生殖生长期后调查抽雄期、吐丝期、抽雄-散粉间隔期以及散粉-吐丝间隔期等4个花期相关性状的表型观测值,计算其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评价中国玉米地方品种资源在这4个花期相关性状上的整体多样性水平。【结果】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省、市、地区的玉米地方品种资源在研究的4个花期相关性状上的表型观测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的差异,而这4个性状除TAI差异不显著外,T、S以及ASI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6个不同的玉米生态区上,这4个花期相关性状的表型观测值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的差异,在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上,TAI的差异不显著,另3个性状则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的差异。其中,西南山地玉米区在抽雄期、散粉期、抽雄-散粉间隔期和散粉-吐丝间隔期性状上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85、1.90、0.88和1.20。【结论】中国玉米地方品种资源在抽雄期、吐丝期、抽雄-散粉间隔期以及散粉-吐丝间隔期等4个花期相关性状上表现出了较高水平的多样性,尤其是西南山地玉米区,在表型观测值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上均明显高于另5个生态区,表明西南地区玉米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利用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591 / 160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玉米5个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J].
汤华 ;
严建兵 ;
黄益勤 ;
郑用琏 ;
李建生 .
遗传学报, 2005, (02) :203-209
[2]   三峡库区玉米地方品种特异性状的筛选及其遗传研究 [J].
姚启伦 ;
戴玄 ;
李昌满 ;
方平 ;
冉景盛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5) :49-52+56
[3]   玉米抗旱性的QTL分析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J].
黎裕 ;
王天宇 ;
石云素 ;
宋艳春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4, (01) :32-39
[4]   基于SSR标记的云南糯玉米、爆裂玉米地方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J].
吴渝生 ;
郑用琏 ;
孙荣 ;
伍少云 ;
顾红波 ;
毕有华 .
作物学报, 2004, (01) :36-42
[5]   利用分子标记分析遗传多样性时的玉米群体取样策略研究 [J].
黎裕 ;
王天宇 ;
田松杰 ;
石云素 ;
宋燕春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3, (04) :314-317
[6]   玉米雌雄开花间隔天数、结穗率与产量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英文) [J].
李新海 ;
刘贤德 ;
李明顺 ;
张世煌 .
ActaBotanicaSinica, 2003, (07) :852-857
[7]   我国主要玉米自交系开花期耐旱性差异及改良 [J].
李新海 ;
高根来 ;
梁晓玲 ;
袁力行 ;
李明顺 ;
张世煌 .
作物学报, 2002, (05) :595-600
[8]   三峡库区玉米地方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潜势分析 [J].
晏庆九 ;
霍仕平 ;
张健 ;
许明陆 ;
张兴端 .
杂粮作物, 2001, (05) :1-3
[9]   三峡地区玉米地方品种杂种优势群的初探 [J].
刘纪麟 ;
郑用琏 ;
张祖新 ;
卢洪 ;
李建生 ;
徐尚忠 ;
不详 .
作物杂志 , 1998, (S1) :6-12
[10]   玉米地方品种同工酶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数量性状的关系 [J].
张祖新 ;
郑用琏 ;
李建生 ;
刘纪麟 .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6, (01)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