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地区矿物尘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初步模拟研究

被引:21
作者
吴涧
符淙斌
蒋维楣
刘红年
赵润华
机构
[1] 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昆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北京,南京,南京,昆明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矿物尘气溶胶; 直接辐射强迫; 区域气候模式; 单次散射反照率; 数值试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为研究东亚地区矿物尘气溶胶的直接辐射效应,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中加入起尘方案、建立矿物尘气溶胶输送模式,并将其辐射过程加入区域气候模式的辐射方案.通过对2001年3月2002年3月的模拟发现:中国西北和蒙古国年平均地表起尘率在1μg/(m2.s)以上,最大达到90μg/(m2.s)是东亚地区最主要的矿物尘气溶胶源地;东亚地区矿物尘气溶胶柱含量最大值达5g/m2,出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秦岭地区;气溶胶大气顶直接辐射强迫基本呈现大陆上为正、海洋上正负均有的分布特征,区域平均辐射强迫在春夏秋冬分别为1.08,0.88,0.37,0.40W/m2,短波辐射强迫在陆上为正、海上正负均有,长波辐射强迫均为正值;四季的地表辐射强迫分别为-5.64,-2.25,-1.37,-1.87W/m2;辐射强迫数值对矿物尘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的变化较敏感.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2001年春季东亚-北太平洋地区沙尘气溶胶的辐射强迫 [J].
王宏 ;
石广玉 ;
T.Aoki ;
王标 .
科学通报, 2004, (19) :1993-2000
[2]   沙尘表面非均相化学过程的气候效应的初步模拟研究 [J].
刘红年 ;
蒋维楣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3) :417-422+550
[3]   我国春季大气沙尘气溶胶分布和短波辐射效应的数值模拟 [J].
吴涧 ;
蒋维楣 ;
王卫国 ;
姚克亚 ;
袁仁民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4, (01) :119-128
[4]   中国大气气溶胶研究综述 [J].
毛节泰 ;
张军华 ;
王美华 .
气象学报, 2002, (05) :625-634
[5]   一次引发华北和北京沙尘(暴)天气起沙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J].
赵琳娜 ;
孙建华 ;
赵思雄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2, (03) :279-294
[6]   大气气溶胶研究的前沿问题 [J].
王明星 ;
张仁健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1, (01) :119-124
[7]   贺兰山地区沙尘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的观测研究 [J].
牛生杰 ;
章澄昌 ;
孙继明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1, (02) :243-252
[8]   2000年我国沙尘暴的组成、来源、粒径分布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J].
庄国顺 ;
郭敬华 ;
袁蕙 ;
赵承易 .
科学通报, 2001, (03) :191-197
[9]   中国北方地面起尘总量分布 [J].
宣捷 .
环境科学学报, 2000, (04) :426-430
[10]   北京及近中国海春季沙尘气溶胶浓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J].
刘毅 ;
周明煜 .
环境科学学报, 1999, (06) :64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