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喀斯特岩岸的地质意义——以黔中贵阳乌当志留纪岩岸为例

被引:15
作者
戎嘉余
马克斯·约翰逊
赵元龙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美国马赛诸塞州威廉姆斯学院地质系,贵州工学院地质系贵阳
关键词
喀斯特岩岸; 奥陶纪-志留纪; 贵州中部; 古地理; 宜昌运动;
D O I
10.16509/j.georeview.1996.05.014
中图分类号
P534 [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本文记述黔中乌当地区志留纪的喀斯特岩岸,是我国前第四纪岩岸实例的首次报道。志留纪海水始于Llandovery世Aeronian晚期浸漫本区并逐级超覆在奥陶纪不同时代的地层之上,形成了一个穿时性喀斯特不整合面,这是宜昌运动和其后长期风化剥蚀、产生强烈地形高差的结果。根据地层发育及不整合面上的沉积和生物特征,肯定喀斯特岩岸在本区的存在,推断岩岸的生物生存环境、海平面升降变化以及宜昌运动对贵州中、南部古地理的强烈影响。黔中、黔南因受其影响,地壳升隆使奥陶纪沉积层在成岩作用之后、志留纪海侵之前,向今日之北方作小角度(经常小于1°)的倾斜,使当时呈水平状态的志留纪沉积向南穿时超覆在老地层之上。
引用
收藏
页码:448 / 458+481 +48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贵阳乌当下奥陶统牯牛潭组及其生物群 [J].
赵元龙 ;
黄友庄 .
地层学杂志, 1985, (04) :322-324
[2]   上扬子区早志留世(兰多维列世)的海平面变化 [J].
戎嘉余 ;
马科斯·约翰逊 ;
杨学长 .
古生物学报, 1984, (06) :672-694+790
[3]  
西南地区碳酸盐生物地层[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著, 1979
[4]  
A Pliocene cliff-line around the Giza Pyramids Plateau, Egypt .2 Aigner T.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