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蒙造山带及邻区的构造格局与构造演化

被引:198
作者
李双林
欧阳自远
机构
[1] 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块体,多级序拼合,兴蒙造山带;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1998.03.007
中图分类号
P547,P548.226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兴蒙造山带及邻区可分为西伯利亚板块、黑龙江板块、华北板块和中生代陆缘地体组合4个构造单元,作为兴蒙造山带主体的黑龙江板块并非是简单的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的缝合带,而是由介于两大板块之间的中、小块体群组成的拼合带,以燕山期为界,兴蒙造山带及邻区的构造演化可分为块体的多级序拼合和环太平洋域构造演化两个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断面域及邻区地球化学分区及其形成的构造过程 [J].
李双林 ;
尹冰川 ;
迟效国 .
矿物学报, 1997, (01) :24-29
[2]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断面域构造地球化学层与构造演化 [J].
李双林 ;
迟效国 ;
戚长谋 .
地质地球化学, 1996, (06) :45-51
[3]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域的地球动力学模型 [J].
吴福元,叶茂,张世红 .
地球科学, 1995, (05) :535-539
[4]   东亚大地构造发展的重要转折 [J].
赵越,杨振宇,马醒华 .
地质科学, 1994, (02) :105-119
[5]   中国三大地块的碰撞拼合与古欧亚大陆的重建 [J].
马醒华 ;
杨振宇 .
地球物理学报, 1993, (04) :476-488
[6]   华北地台北侧的古板块构造演化 [J].
牛树银 ;
胡骁 ;
孙爱群 .
地质科技情报, 1993, (01) :17-21
[7]   论中国大陆岩石圈构造的基本特征 [J].
任纪舜 .
中国区域地质, 1991, (04) :289-293
[8]   那丹哈达地体的构造特征及演化 [J].
邵济安 ;
唐克东 ;
王成源 ;
臧启家 ;
张允平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1, (07) :744-751
[9]  
中蒙边界区新发现的特大型推覆构造及伸展变质核杂岩[J]. 郑亚东,王士政,王玉芳.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0(12)
[10]   那丹哈达地体与东亚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的关系 [J].
水谷伸治郎 ;
邵济安 ;
张庆龙 .
地质学报, 1989, (03) :20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