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市生态足迹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4
作者
张建军 [1 ]
付梅臣 [1 ]
刘伏昌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系
[2] 武安市国土资源局
关键词
武安市;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矿业城市生态可持续状况是对其产业结构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协调程度的反映。本文应用生态足迹评价模型对矿业城市武安市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武安市人均生态足迹远大于生态承载力,约是其的11倍,得出武安市处于严重的生态赤字状态。造成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武安市的能源消耗需求量大。本文针对武安市的资源特殊性,就如何增加生态承载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江西省2004年生态足迹及区域差异分析 [J].
叶长盛 ;
刘平辉 ;
陈荣清 ;
吴佳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2) :79-81+134
[2]   有关生态足迹在研究方法和应用上的争论 [J].
周伟 ;
曾云英 .
生态经济, 2005, (11) :30-33
[3]   生态足迹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J].
毛锋 ;
宾国澍 ;
肖劲松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 (05) :42-47
[4]   烟台市生态足迹分析 [J].
刘辉 ;
李波 ;
王传胜 ;
朱文娇 ;
谢花林 ;
张文忠 .
生态经济, 2005, (10) :214-217
[5]   资源型城市生态足迹分析 [J].
陈烈 ;
李瑞霞 ;
王峰玉 .
生态环境, 2005, (04) :508-513
[6]   辽宁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足迹分析 [J].
顾晓薇 ;
王青 ;
刘建兴 ;
李广军 ;
丁一 ;
刘敬智 .
资源科学, 2005, (04) :118-124
[7]   浅谈生态足迹在中国的研究进展情况 [J].
柴一新 ;
郭林 ;
祝宁 .
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2) :226-227
[8]   国内外生态足迹模型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J].
蒋依依 ;
王仰麟 ;
卜心国 ;
王建华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2) :13-23
[9]   兰州市2002年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态足迹分析 [J].
陶明娟 ;
赵军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5, (02) :51-54
[10]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生态足迹评价研究 [J].
赖力 ;
黄贤金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2) :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