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Ti-N合金α相区淬火的S-I交互内耗峰

被引:1
作者
葛庆麟
施天生
陈廷国
陈源
吴自良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关键词
内耗峰; 原子; 分子; S-I; Fe-Ti-N; Ti;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种不同Ti浓度的Fe-Ti合金,加氮到N/Ti>1之后,发现有两个内耗峰,并且随氮浓度之增加而同时升高。20℃处的峰是氮的Snoek峰,160℃附近的是s-i峰。s-i峰的峰高和Ti浓度成线性关系,表明起峰的反应只涉及孤立的Ti原子,与Ti-Ti原子对或杂质原子团都无关系。提出了产生s-i峰的二种缺陷中心——Ti-N对缺陷和N-Ti-N仨缺陷——的模型(图7)。氮占Ti位就构成对缺陷,其中的Ti,N原子亲和力很强,只要合金中尚存有自由Ti原子,就不可能存有自由氮原子,因此N/Ti≤1以下,不会出现Snoek峰或s-i峰。N/Ti>1之后,多余氮原子要在对缺陷的OⅡ位和T3位之间以约1:10的比例进行分配,直到绝大部分的对缺陷转化为仨缺陷。N/Ti(?)2以后,几乎所有的多余氮都进入了仨缺陷的OⅡ位,此时s-i峰的弛豫强度突然增加10倍。淬火时冻结在α-Fe基体中的过饱和氮、要扩散到OⅡ位(扩散距离~10(?)),以期达到室温下的再分配,因此引起Snoek峰室温下的迅速衰减。s-i峰的形状,只取决于多余氮的浓度,与淬火温度、冷却速度无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16 / 325
页数:10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