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地块东部二叠纪锦山花岗杂岩体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28
作者
毕君辉
葛文春
张彦龙
杨浩
王智慧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花岗岩; 二叠纪; 锆石U-Pb定年; 岩石成因; 活动大陆边缘; 俯冲作用; 佳木斯地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报道了佳木斯地块东部锦山花岗杂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确定了花岗质岩石的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同时也为中亚造山带东段的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线索。花岗岩的锆石主要呈自形—半自形晶,发育显著的震荡生长环带,w(Th)/w(U)值在0.12~1.20之间,显示其典型的岩浆成因。测年结果表明这些花岗质岩石形成于早—中二叠世(260~278 M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质岩石w(SiO2)值为66.75%70.10%,w(Na2O)值为4.40%5.23%,w(K2O)值为0.77%2.80%,w(K2O)/w(Na2O)值为0.18~0.61,A/CNK值为0.97~1.14;这些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Zr、Ti和Hf)。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显示,花岗岩的εHf(t)值介于-0.8~7.7之间,两阶段Hf模式年龄介于953~1 578Ma之间。该区花岗质岩石属于偏铝质—弱过铝质的低钾—中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原始岩浆起源于中—新元古代增生的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研究资料,研究区内早—中二叠世花岗岩就位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其形成可能与佳木斯地块东侧古大洋板块的西向俯冲作用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31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1]   佳木斯地块东北缘早二叠世六连岩体的岩浆混合成因: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J].
于介江 ;
侯雪刚 ;
葛文春 ;
张彦龙 ;
柳佳成 .
岩石学报, 2013, 29 (09) :2971-2986
[2]   兴凯湖花岗杂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杨浩 ;
张彦龙 ;
陈会军 ;
葛文春 .
世界地质, 2012, 31 (04) :621-630
[3]   麻山杂岩的两种变质作用及其与花岗岩的关系 [J].
任留东 ;
王彦斌 ;
杨崇辉 ;
赵子然 ;
郭进京 ;
高洪林 .
岩石学报, 2012, 28 (09) :2855-2865
[4]   黑河市五道沟地区早二叠世A型花岗岩成因 [J].
郭奎城 ;
张文龙 ;
杨晓平 ;
王磊 ;
史冬岩 ;
于海涛 ;
苏航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 41 (04) :1077-1083
[5]   中国东北~500Ma泛非期孔兹岩带的确定及其意义 [J].
周建波 ;
张兴洲 ;
Simon A WILDE ;
郑常青 .
岩石学报, 2011, 27 (04) :1235-1245
[6]   麻山杂岩的变质-混合岩化作用和花岗质岩浆活动 [J].
任留东 ;
王彦斌 ;
杨崇辉 ;
韩娟 ;
颉颃强 ;
李林山 .
岩石学报, 2010, 26 (07) :2005-2014
[7]   龙镇地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及地质意义 [J].
张彦龙 ;
葛文春 ;
高妍 ;
陈井胜 ;
赵磊 .
岩石学报, 2010, 26 (04) :1059-1073
[8]   黑龙江省东部桦南隆起美作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J].
黄映聪 ;
任东辉 ;
张兴洲 ;
熊小松 ;
张春艳 ;
王跃 ;
赵亮亮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 (04) :631-638
[9]   Permian volcanisms in eastern and southeastern margins of the Jiamusi Massif, northeastern China: zircon U-Pb chronology, geochemistry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J].
Meng En ;
Xu WenLiang ;
Yang DeBin ;
Pei FuPing ;
Yu Yang ;
Zhang XingZhou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8, 53 (08) :1231-1245
[10]   大兴安岭新林镇岩体的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张彦龙 ;
葛文春 ;
柳小明 ;
张吉衡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 (02) :17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