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效果及对策建议

被引:16
作者
高文康 [1 ,2 ]
唐贵谦 [1 ]
吉东生 [1 ]
刘子锐 [1 ]
宋涛 [1 ]
程萌田 [1 ]
王跃思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APC)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细颗粒物; 脱硝; 氨;
D O I
10.13198/j.issn.1001-6929.2016.11.01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为研究《行动计划》颁布前后我国不同地区大气污染状况变化及其防治措施效果,通过分析2013—2014年"中国大气气溶胶研究网络(CARE-China)"36个监测站点ρ(PM2.5),结合同期环境保护部公布的74个重点城市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数据和OMI卫星数据,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ρ(PM2.5)变化及其原因;同时,以北京为例,分析了不同粒径段中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京津冀及其周边、长三角、珠三角、西南、成渝、西北、华中、关中和东北9个地区ρ(PM2.5)年均值下降了1.1~16.3μg/m3.其中,京津冀及其周边、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和关中地区降幅均超过10.0%,分别为10.2%、10.7%、11.6%、16.9%和20.8%.2不同地区ρ(NO2)和ρ(SO2)年均值变化基本一致,近地面ρ(NO2)年均值在京津冀及其周边、珠三角、西南、成渝和华中等地区降幅在3.0%9.2%之间,但是华北平原地区NO2柱浓度下降明显,降幅在10.0%20.0%之间.3北京地区ρ(PM1)和ρ(PM2.5)年均值分别下降了5.7和0.2μg/m3,并且ρ(NO3-)和ρ(SO42-)年均值在PM1和PM2.5中均有所下降,但ρ(PM1~2.5)与其ρ(NH4+)年均值升幅分别为27.9%和16.2%.因此,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在防治措施实施过程中,在控制高架点源与实施脱硝措施等情况下,应逐步加强近地面面源和线源的控制力度;在实施SO2和NOx减排措施的同时,还需要重视机动车三元催化过程和燃煤电厂脱硫脱硝过程中可能导致的NH3排放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567 / 157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对长三角地区PM2.5污染改善效果模拟评估 [J].
李莉 ;
安静宇 ;
卢清 .
环境科学研究, 2015, 28 (11) :1653-1661
[2]   “大气国十条”实施以来京津冀PM控制效果评估报告 [J].
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总体组 ;
贺泓 ;
谢品华 ;
李国辉 ;
刘建国 ;
曹军骥 ;
王跃思 ;
陈良富 ;
刘永春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5, 30 (05) :668-678
[3]  
Spatial distribution, seasonal variation and regionalization of PM2.5 concentrations in China[J]. Shuai Wang,Guogang Li,Zhengyu Gong,Li Du,Qingtao Zhou,Xiaoyan Meng,Shuyan Xie,Lei Zhou.Science China(Chemistry). 2015(09)
[4]  
Organic composition of gasoline and its potential effects on air pollution in North China[J]. Guiqian Tang,Jie Sun,Fangkun Wu,Yang Sun,Xiaowan Zhu,Yejun Geng,Yuesi Wang.Science China(Chemistry). 2015(09)
[5]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环境效果模拟 [J].
薛文博 ;
王金南 ;
杨金田 ;
雷宇 ;
付飞 ;
宁淼 .
中国环境管理, 2015, 7 (02) :25-30
[6]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and gaseous pollutants in 26 cities in China[J]. Fahe Chai,Jian Gao,Zhenxing Chen,Shulan Wang,Yuechong Zhang,Jingqiao Zhang,Hefeng Zhang,Yaru Yun,Chun Re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4(01)
[7]   关于我国落实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的深度思考 [J].
柴发合 ;
云雅如 ;
王淑兰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3, 38 (04) :5-9
[8]  
大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在线观测技术的应用研究[J]. 程萌田,潘月鹏,王辉,刘全,王跃思.环境科学. 2013(08)
[9]   In situ measurement of PM1 organic aerosol in Beijing winter using a high-resolution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 [J].
Liu Quan ;
Sun Yang ;
Hu Bo ;
Liu ZiRui ;
Akio, Shimono ;
Wang YueSi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2, 57 (07) :819-826
[10]   北京氨源排放及其对二次粒子生成的影响 [J].
彭应登 ;
杨明珍 ;
申立贤 .
环境科学, 2000, (06) :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