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流储能电池在电网运行中的效率分析

被引:30
作者
李蓓 [1 ]
郭剑波 [2 ]
惠东 [1 ]
陈继忠 [1 ]
机构
[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2] 国家电网公司
关键词
液流电池; 系统效率; 过电势; 支路电流; 自放电;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09.35.014
中图分类号
TM732 [电力系统的运行];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借助实验手段及理论分析,结合电网运行对储能电池的不同需求,开展了全钒液流电池的运行特性研究。明确了影响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效率的因素,定性、定量地分析了影响电池储能系统效率的内因和外因,包括过电势、支路电流、充放电应用模式、自放电等,指出规模化应用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时,高电流密度充放电条件下的过电势对系统能量效率的影响极大;在热备用工况下,支路电流与自放电损耗是系统库仑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充放电模式的恰当选择有利于提高储能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该研究为电池储能技术的理论研究及工程示范提供了数据基础及参考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智能蓄电池充/放电测控系统.[D].王举.沈阳工业大学.2005, 10
[2]  
Improvement of performance in redox flow batteries for PV systems.[J].Izumi Tsuda;Ken Nozaki;Koichi Sakuta;Kosuke Kurokawa.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1997, 1
[3]  
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研究.[D].罗冬梅.东北大学.2005, 12
[4]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储能电堆 [J].
吕正中 ;
胡嵩麟 ;
武增华 ;
陈立泉 ;
邱新平 .
电源技术, 2007, (04) :318-321
[5]   全钒液流电池荷电状态的分析与监测 [J].
王文红 ;
王新东 .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6, (02) :119-122
[6]   钒氧化还原液流储能电池 [J].
张华民 ;
赵平 ;
周汉涛 ;
衣宝廉 .
能源技术, 2005, (01) :23-26
[7]   全钒离子液流电池的应用研究 [J].
崔艳华 ;
孟凡明 .
电源技术, 2000, (06) :356-358
[8]   全钒离子液流电池初步研究 [J].
孟凡明 ;
崔艳华 ;
李茂林 ;
盛勇宏 ;
刘建青 .
电源技术, 1998, (01) :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