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型铀矿的双重还原介质模型及其联合控矿机理:兼论大营和钱家店铀矿床

被引:88
作者
焦养泉
吴立群
荣辉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还原剂; 地质模型; 铀储层; 砂岩型铀矿; 矿床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9.14 [铀];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含铀岩系的还原介质可以依据与铀储层砂体的产出关系划分为内部还原介质和外部还原介质.铀储层砂体的双重还原介质对铀成矿同等重要.铀储层砂体中的层间氧化作用直接与内部还原介质相关,但是当叠加有外部还原介质时,外部还原介质将通过不同的方式大大增强铀储层砂体的整体还原能力,这种组合的出现有利于稳定的层间氧化带发育和持续的铀成矿.沉积期的古气候和沉积环境决定了含铀岩系还原介质的类型和丰度,以及铀储层砂体双重还原介质的组合规律,并从根本上决定了成矿期层间氧化带的发育规模.在进行砂岩型铀矿的勘查预测时,需要将双重还原介质模型评价与具体盆地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期控矿条件研究相结合,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459 / 47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21]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分析.[M].李思田等编著;.地质出版社.1992,
[22]  
煤和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M].陈钟惠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8,
[23]  
煤田地质学.[M].武汉地质学院煤田教研室编;.地质出版社.1979,
[24]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底部砂体成因分析——砂岩型铀矿床预测的空间定位基础 [J].
焦养泉 ;
陈安平 ;
王敏芳 ;
吴立群 ;
原海涛 ;
杨琴 ;
张承泽 ;
徐志诚 .
沉积学报, 2005, (03) :371-379
[25]   砂岩型铀矿床中铀矿物的形成机理 [J].
李盛富 ;
张蕴 .
铀矿地质, 2004, (02) :80-84+90
[26]   内蒙古二连盆地的构造反转历史 [J].
马新华 ;
肖安成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0, (02) :1-5
[27]   二连盆地反转构造与油气 [J].
李心宁 ;
王同和 ;
不详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 , 1997, (02) :34-38
[28]   中国大陆东部晚中生代裂陷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幕式扩展 [J].
任建业 ;
刘文龙 ;
林畅松 ;
李思田 .
现代地质, 1996, (04) :102-107
[29]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条件及找矿判据 [J].
黄世杰 .
铀矿地质, 1994, (01) :6-13
[30]   内蒙古二连盆地群晚中生代煤盆地的类型和聚煤特征 [J].
崔新省 ;
李建伏 .
现代地质, 1993, (04) :479-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