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民族文化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共生整合机制——以泸沽湖景区为例

被引:63
作者
王维艳 [1 ]
林锦屏 [2 ]
沈琼 [1 ]
机构
[1]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2]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核心利益相关者; 共生冲突; 共生整合机制; 跨界民族文化景区; 泸沽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文章运用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理论并协同共生(symbiosis)理论的分析方法,对跨界民族文化景区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作了界定,并就其共生关系、共生模式进行了模型建构;结合泸沽湖景区典型案例,构建了该类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共生博弈框架。研究表明:“S-S”理论的协同应用,对于跨界民族文化景区业已显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问题的剖析与诊断具有较强的分析力和解释力,可为整合冲突与建立协作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对滇、川两省告别“一湖两治”,共同申报泸沽湖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具有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73 / 68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中国区域旅游合作问题研究——基于主体、领域和机制的分析 [J].
葛立成 ;
邹益民 ;
聂献忠 .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7, (01) :70-75
[2]   基于区域利益论的旅游协作问题研究 [J].
郑赤建 ;
苏斌 .
社会科学家, 2006, (06) :127-129
[3]   国外旅游研究领域利益相关者的研究综述 [J].
李正欢 ;
郑向敏 .
旅游学刊, 2006, (10) :85-91
[4]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动力机制研究——以南疆五地州旅游资源整合为例 [J].
韩芳 ;
帕尔哈提艾孜木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3) :255-258
[5]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J].
李文华 ;
闵庆文 ;
孙业红 .
地理研究, 2006, (04) :561-569
[6]   共生理论及其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运用 [J].
刘荣增 .
工业技术经济, 2006, (03) :19-21
[7]   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相关利益主体分析——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例 [J].
周年兴 ;
俞孔坚 ;
李迪华 .
经济地理, 2005, (05) :716-719
[8]   森林公园规划中相关利益主体的协调与共赢——以东莞市大屏嶂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例 [J].
江海燕 ;
曾丽娟 ;
黄高辉 .
广东园林, 2005, (01) :13-16
[9]   旅游规划与管理中利益相关者研究进展 [J].
周玲 .
旅游学刊, 2004, (06) :53-59
[10]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J].
吴泓 ;
顾朝林 .
经济地理, 2004, (01) :10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