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灸治疗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子宫微循环状态的影响

被引:47
作者
刘群
李雪梅
任奎羽
杨莎
机构
[1]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温和灸; 子宫微循环状态; 穴,关元; 穴,三阴交;
D O I
10.13703/j.0255-2930.2018.07.009
中图分类号
R245.8 [灸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观察温和灸对原发性痛经(PD)患者子宫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探讨温和灸治疗P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等待组,每组15例,并选取15名健康者为健康组。治疗组穴取关元、三阴交,予温和灸治疗,于经前5~7 d开始治疗至月经来潮,每天1次,每次20 min,治疗3个月经周期;等待组与健康组不予任何干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进行三维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子宫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子宫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速度(Vm)、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与健康组比较,治疗组和等待组Vs、Vd、Vm降低,治疗组S/D、PI、RI增高(均P<0.05),等待组S/D、PI、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Vs、Vd、Vm升高(均P<0.05),S/D、PI、RI降低(均P<0.05);等待组与健康组试验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Vs、Vd、Vm高于等待组(均P<0.05),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D、PI、RI低于等待组与健康组(均P<0.05)。结论:温和灸能明显改善PD患者子宫微循环状态,可提高子宫血流速度和降低血管阻力。
引用
收藏
页码:717 / 72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不同穴位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J].
黄海燕 .
上海针灸杂志, 2015, (07) :650-651
[2]   基于文献研究的原发性痛经灸疗选穴规律探讨 [J].
李娅妮 ;
韩江余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13 (07) :141-142
[3]  
电针介入对痛经模型大鼠子宫微循环的影响[J]. 李春华,赵雅芳,嵇波,任晓暄,郭孟玮,丁喜艳,孙琳琳,张露芬,朱江.针刺研究. 2011(01)
[4]   运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探讨针灸作用原理的初步研究 [J].
张栋 ;
李顺月 ;
王淑友 ;
马惠敏 ;
不详 .
中国针灸 , 2004, (07) :57-60
[5]   运用经络穴位治疗痛经的研究近况 [J].
李莉洁 ;
邢学锋 .
北京中医, 2003, (03) :44-46
[6]   关元一级感觉神经元在脊神经节的节段分布 [J].
周金山 ;
晋志高 ;
陶之理 .
上海针灸杂志, 2001, (03) :40-41
[7]   原发性痛经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与血液流变学特点及相关性研究 [J].
吴青青 ;
陈友葵 .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0, (02) :110-111
[8]   痛经临证要义 [J].
王庆松 .
新中医, 1999, (03) :4-5+7
[9]  
隔药灸脐与艾条灸脐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 盖晓丽.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
[10]  
常用穴位解剖基础[M].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 严振国,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