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部及其边缘地区的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

被引:77
作者
丁志峰
何正勤
孙为国
孙宏川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岩石层; 三维速度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3 [大地构造物理学、岩组学(构造岩石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利用在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近地区记录到的1万余条近震到时资料,反演该地区的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采用网格点模型描述三维速度结构,模型维数为22226,网格点间距水平向为100km,垂直向为20km,网格点之间的速度值通过线性插值给出。采用改进了的快速三维射线追踪方法,确定三维非均匀介质中的地震射线路径和理论走时。反演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南部的上地壳中(30km左右的深度)存在一低速区,这和面波反演的结果一致,羌塘块体下地壳有明显的低速异常带,青藏公路沿线的垂直速度剖面显示出岩石层受挤压增厚的构造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97 / 20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青藏高原横波分裂的观测研究 [J].
丁志峰,曾融生 .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02) :211-220
[2]   中国大陆莫霍界面深度图 [J].
曾融生,孙为国,毛桐恩,林中洋,胡鸿翔,陈光英 .
地震学报, 1995, (03) :322-327
[3]   昆明地震台网下方的三维速度结构 [J].
王椿镛,王溪莉,颜其中 .
地震学报, 1994, (02) :167-175
[4]   云南及其邻近地区三维速度图象 [J].
刘瑞丰 ;
陈培善 ;
李强 .
地震学报, 1993, (01) :61-67
[5]   利用宽频带远震体波波形研究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初步结果 [J].
朱露培 ;
曾融生 ;
吴大铭 ;
ThomasJ.Owens ;
GeorgeE.Randall .
地震学报, 1992, (S1) :580-591+736
[6]   青藏高原的Pn波速度和Moho面的起伏 [J].
丁志峰 ;
曾融生 ;
吴大铭 .
地震学报, 1992, (S1) :592-599
[7]   中美合作课题“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结构以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介绍 [J].
曾融生 ;
吴大铭 ;
Thomas J.Owens .
地震学报, 1992, (S1) :521-522+736
[8]   青藏高原及邻近区域的S波三维速度结构 [J].
周兵 ;
朱介寿 ;
秦建业 .
地球物理学报, 1991, (04) :426-441+531
[9]   中国南北带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速度图象 [J].
刘建华 ;
刘福田 ;
吴华 ;
李强 ;
胡戈 .
地球物理学报, 1989, (02) :143-152
[10]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面波Q值 [J].
冯锐 ;
何正勤 .
地球物理学报, 1980, (03) :29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