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心化村庄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被引:426
作者
龙花楼 [1 ]
李裕瑞 [1 ,2 ]
刘彦随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空心化村庄; 演化阶段; 演化类型; 动力机制;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影响空心村形成演化的因素主要涉及经济、自然、社会文化及制度与管理四个方面。基于区域经济社会与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决定差异化的空心村类型这一原理,划分了空心村演化类型及类型区域。重点揭示了城乡结合部和平原农区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的阶段特征。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会在原址上完整演绎着实心化、亚空心化、空心化和再实心化等四个阶段;平原农区的空心村主要包括外出务工型集中高度空心化、外出务工型分散高度空心化、农业主导型集中低度空心化、农业主导型集中高度空心化等四种类型。一般状态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所表现出来的阶段性,大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时段特点相对应。最后,结合高分辨率航片(0.25m)和入户调查数据,基于平原农区村庄空心化演化的案例研究,剖析了农村空心化演化的动力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203 / 121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 [J].
龙花楼 ;
刘彦随 ;
邹健 .
地理学报, 2009, 64 (04) :426-434
[2]   河南中收入丘陵区村庄空心化微观分析 [J].
李君 ;
李小建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1) :170-175
[3]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J].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07, (06) :563-570
[4]   中国农村宅基地转型的理论与证实 [J].
龙花楼 .
地理学报, 2006, (10) :1093-1100
[5]   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研究 [J].
王成新 ;
姚士谋 ;
陈彩虹 .
地理科学, 2005, (03) :3257-3262
[6]   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中的地理工程技术应用 [J].
龙花楼 ;
蔡运龙 ;
张献忠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2, (02) :13-17
[7]   土地利用变化的解释 [J].
李秀彬 .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3) :195-203
[8]   太原盆地东南部农村聚落空心化机理分析 [J].
程连生 ;
冯文勇 ;
蒋立宏 .
地理学报, 2001, (04) :437-446
[9]   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 [J].
薛力 .
城市规划, 2001, (06) :8-13
[10]   中国农村转型与耕地保护机制 [J].
蔡运龙 .
地理科学, 2001, (0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