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72
作者
马雁军
左洪超
张云海
惠小英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辽宁沈阳,甘肃兰州,辽宁沈阳,甘肃兰州
关键词
能见度; 气象因子; 污染物浓度; 辽宁中部城市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31 [大气监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通过分析辽宁中部相对集中分布的5个城市群1987—2002年间的大气能见度、影响能见度的气象因子和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及能见度与气象因子、污染物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等,得到以下结论:(1)各城市能见度有明显的月、季和年际变化特征,能见度月变化呈双峰型,第一个峰值在5月份,第二个峰值在9,10月份;冬季能见度的值最低,春、秋季高;本溪市的能见度在逐年变好;沈阳的能见度从1987—1997年逐年变好,1997年以后又逐年变差;其它城市的能见度呈逐年变差的趋势。(2)各城市影响能见度的气象因子的年际变化特征基本是一致的;5个城市TSP,SO2污染浓度年均值均呈下降趋势,NOX的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3)能见度与湿度、雾的相关关系都呈负相关且非常显著;与降雨量、风速及温度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与各种污染物的相关都呈负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623 / 6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1987—2002年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 [J].
马雁军 ;
崔劲松 ;
刘晓梅 ;
张菁 .
高原气象, 2005, (03) :428-435
[2]   空气污染与大气能见度及环流特征的研究 [J].
赵庆云 ;
张武 ;
王式功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3, (04) :393-396
[3]   重庆市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 [J].
洪全 .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5) :151-154
[4]   2001年春季中国北方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与沙尘天气 [J].
申彦波 ;
沈志宝 ;
汪万福 .
高原气象, 2003, (02) :185-190
[5]   能见度影响因子分析及预报 [J].
杨雪艳 ;
谢静芳 ;
周宪明 ;
金顺梅 .
吉林气象, 2001, (02) :19-23
[6]   北京地区大雾日大气污染状况及气象条件分析 [J].
孟燕军 ;
王淑英 ;
赵习方 .
气象, 2000, (03) :40-43
[7]   乌鲁木齐机场低能见度天气气候特征 [J].
朱蕾 .
湖北气象, 1999, (04) :8-10
[8]   西安郊区能见度恶化分析 [J].
刘镇川 .
陕西气象, 1998, (02) :19-22
[9]   呼和浩特市区能见度与大气污染的特性分析 [J].
梁秀婷,王丽春,宋学峰,姚素兰 .
内蒙古气象, 1995, (01) :35-38
[10]   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与大气污染的关系初探 [J].
苏维瀚 ;
张秋彭 ;
沈济 ;
殷兴军 ;
宋文质 ;
李三民 ;
路洪荣 ;
罗超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86, (02) :13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