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晚古生代煤的生烃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2
作者
秦国建
机构
[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
关键词
淮南煤田; 显微组分; 构造煤; 生烃特征; 地质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煤作为良好的烃源岩,不同有机组分,生烃特征差异较大。煤体结构不同,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煤层气的开发潜力。通过井下观测,淮南各矿区的构造煤比较发育,糜棱煤、碎粒煤占到50%以上。壳质组含量高,平均含量4.63%~16.62%;通过显微组分求出的干酪根类型指数TI为(-55~-74)<0,有机质类型为Ⅲ型干酪根,以产气为主;其中,产烃指数(∑HP)为141.7~226.9,产油指数(∑OP)为31.80~114.81。构造煤发育,致使煤储层的渗透率特低,地面煤层气开发受限,必须采取井下煤与煤层气一体化开发的模式进行。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7+13 +1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中国煤岩学.[M].韩德馨等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
  • [2] 安徽淮南煤田阜凤推覆体之下的伸展构造及其形成机制
    张泓
    郑玉柱
    郑高升
    王绳祖
    [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3, (03) : 1 - 4
  • [3] 淮南地区煤层气地质研究与勘探开发潜势
    桑树勋
    秦勇
    姜波
    范炳恒
    徐磊
    张华
    [J]. 天然气工业, 2001, (05) : 19 - 22+11
  • [4] 煤岩显微组分的成烃实验研究与评价
    刘德汉
    张惠之
    戴金星
    盛国英
    肖贤明
    孙永革
    申家贵
    不详
    [J]. 科学通报 , 2000, (04) : 346 -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