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体功能区划面临的基础理论问题

被引:60
作者
丁四保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东北研究院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功能区; 外部性; 空间作用; 地理运动; 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迁移;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9.04.014
中图分类号
K901 [人文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摘要
国家的主体功能区划给地理学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功能区不同于以往的差异区,是外部性视角下的产物,强调的是一个区域对于其他区域的作用,而不是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提出了外部性定义下区域"空间作用"的特征,以区别于人们通常提到的"空间相互作用",也讨论了"相互作用"概念的模糊性。提出,对"地理运动"的考察可以证实外部性和空间作用,但是这个考察将遇到方法上的困难,因此成为主体功能区划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主体功能区划面临的另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是如何划分不同空间规律作用下的区域边界,强调自然综合体的区域边界遵循的是区域分异规律,而经济发展空间过程遵循的是中心地理论,两者不能混淆。"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消极的概念,容易忽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没有涉及地表生态环境与地下矿物资源的关系。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的问题是,主体功能区划的价值目标是要实现人口的合理配置。针对这个目标,从理论上讲,过去和现在形成的人口配置基本符合环境承载力的地理格局,从实践上讲,迁移人口会遇到国际政治、国内就业机会、城市体制、民族地区等诸多障碍。
引用
收藏
页码:587 / 59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M].(英)高登·克拉克(GordonL.Clark);(美)马瑞兰·费尔德曼(MaryannP.Feldman);(加)默瑞克·格特勒(MericS.Gertler)主编;刘卫东[等]译;.商务印书馆.2005,
[2]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M].马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森林增雨效应的实例分析 [J].
宛志沪 ;
潘虹 ;
杨书运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2) :155-159
[4]   中国大陆对全球变暖响应的区域敏感性分析 [J].
卢爱刚 ;
何元庆 ;
张忠林 ;
庞洪喜 ;
顾娟 .
冰川冻土, 2005, (06) :827-832
[5]   建立中国国民幸福生活核算体系的构想 [J].
程国栋 ;
徐中民 ;
徐进祥 .
地理学报, 2005, (06) :5-15
[6]   中国区划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J].
郑度 ;
葛全胜 ;
张雪芹 ;
何凡能 ;
吴绍洪 ;
杨勤业 .
地理研究, 2005, (03) :330-344
[7]   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 [J].
戴民汉 ;
翟惟东 ;
鲁中明 ;
蔡平河 ;
蔡卫君 ;
洪华生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1) :120-130
[8]   森林对于降水的可能影响:几种分析方法所得结果的比较 [J].
闵庆文 ;
袁嘉祖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5) :467-473
[9]   区域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世纪核心科学问题”论坛 [J].
冷疏影 ;
宋长青 ;
吕克解 ;
陆则慰 .
自然科学进展, 2001, (02) :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