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地区义敦岛弧造山带演化和成矿系统

被引:255
作者
侯增谦
杨岳清
曲晓明
黄典豪
吕庆田
王海平
余金杰
唐绍华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岛弧; 造山带; 岩浆活动; 成矿系统; 义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义敦岛弧是喜马拉雅巨型造山带中的一个复合造山带,它经历了印支期洋壳俯冲造山、燕山湖弧-陆碰撞和喜马拉雅期陆内走滑作用诸演化历史。可能由于洋壳板片俯冲角度不同,义敦晚三叠世古岛弧带(206~237 Ma)南北两段具有不同的发育历史,北段昌台弧以发育孤间裂谷为特色,具张性弧特征,发育扩张环境流体聚敛成矿系统,形成VMS型Zn-Pb-Cu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Ag-Au-Hg矿床;南段中甸弧不发育弧后盆地,但广泛发育钙碱性弧火山岩-玢岩-斑岩杂岩系和挤压环境岩浆-流体成矿系统,形成斑岩型-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在三叠纪-侏罗纪之交的弧-陆碰撞作用中,早期大陆板片俯冲形成同碰撞花岗岩带(约200 Ma),晚期造山后伸展作用,形成A型花岗岩带(75~138 Ma),伴随扬子大陆板片俯冲而发生的强烈剪切和推覆,在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带发育挤压剪切环境流体聚敛成矿系统,形成剪切带型金矿。伴随造山后伸展和A型花岗岩侵位,发育伸张环境岩浆-流体聚敛成矿系统,主要形成夕卡岩型锡矿和构造破碎带热浪脉型银多金属矿床。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在义敦造山带主要表现为陆内走滑作用,并控制碱性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的发育(50~30 Ma),伴随斑岩型金矿的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2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四川夏塞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J].
刘权 .
矿床地质, 2003, (02) :121-128
[2]   中甸弧碰撞造山作用和岩浆成矿系统 [J].
杨岳清 ;
侯增谦 ;
黄典豪 ;
曲晓明 .
地球学报, 2002, (01) :17-24
[3]   三江地区义敦岛弧碰撞造山过程:花岗岩记录 [J].
侯增谦 ;
曲晓明 ;
周继荣 ;
杨岳清 ;
黄典豪 ;
吕庆田 ;
唐绍华 ;
余今杰 ;
王海平 ;
赵金花 .
地质学报, 2001, (04) :484-497
[4]   川西农都柯火山岩型低温热液Au-Ag多金属矿床的特征与成因 [J].
曲晓明 ;
张绮玲 ;
侯增谦 ;
许远平 ;
李金忠 .
矿床地质, 2001, (03) :199-207
[5]   川西连龙夕卡岩型锡、银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J].
曲晓明 ;
侯增谦 ;
周书贵 .
地球学报, 2001, (01) :29-34
[6]   影响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的因素及其机制 [J].
陈衍景 .
地学前缘, 1998, (S1) :112-121
[7]   古代与现代海底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地球化学比较研究 [J].
侯增谦,浦边郎 .
地球化学, 1996, (03) :228-241
[8]   甘孜-理塘断裂带北段主要金矿类型及地质特征 [J].
尹显科 .
四川地质学报, 1995, (03) :195-203
[9]   义敦岛弧的形成演化及其对“三江”地区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控制作用 [J].
侯增谦 ;
莫宣学 .
地球科学, 1991, (02) :153-164
[10]   滇西主要有色金属矿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J].
谭雪春 ;
尤卫东 .
云南地质, 1991, (01) :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