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构造沉积分析反演逆冲构造变形过程——燕山东段凌源南部中生代逆冲构造变形过程研究

被引:26
作者
张长厚
徐德斌
张维杰
Tim COPE
王根厚
孙卫华
肖伟峰
张忠义
张军龙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DepartmentofGeology,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DePauwUniversity,Greencastle,Indiana,USA,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逆冲断层; 同构造沉积; 平衡剖面; 变形过程; 燕山; 辽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介绍了同构造沉积分析的基本概念、研究思路、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在区域构造变形过程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对辽西凌源南部区域构造变形、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同构造沉积粗碎屑沉积物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获得如下主要认识 :( 1)同构造沉积始于髫髻山组火山活动之后 ;沉积物成分变化及古水动力特征表明 ,同构造沉积物源区主体位于盆地西侧褶皱隆起区 ,而不是来自南东方向的大型逆冲断层上盘的前渊沉积 ;而且显示了正常层序的物源区倾斜岩层的剥蚀和揭顶过程 ;当时的剥蚀作用已达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上部。 ( 2 )分布于郭家店盆地和邓杖子盆地之间的中元古界长城系地层“残片” ,与其东侧北票组间为向SEE逆冲的断层接触 ,而西侧与土城子组 (原邓杖子组 )之间为不整合接触 ;在老虎沟东南长城系地层“残片”不复存在的区域 ,土城子组不整合于北票组之上。该“残片”很可能是髫髻山组火山活动之前指向SEE的逆冲构造变形形成的飞来峰构造的残余部分。( 3 )凌源南部中生代逆冲构造变形可以区分为 :早侏罗世北票组之前 (印支期 )由北向南的逆冲作用、北票组之后髫髻山组之前向SEE的冲断推覆、髫髻山组之后的逆冲褶皱变形与同构造沉积作用以及九佛堂组之后局部的逆冲作用。指向SEE的主要逆冲作用以及伴生褶皱变形
引用
收藏
页码:227 / 243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辽西地区燕山板内造山带东段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
    张长厚
    王根厚
    王果胜
    吴正文
    张路锁
    孙卫华
    [J]. 地质学报, 2002, (01) : 64 - 76
  • [2] 燕山造山带东段——辽西地区薄皮逆冲推覆构造
    杨庚
    柴育成
    吴正文
    [J]. 地质学报, 2001, (03) : 322 - 332
  • [3] 辽西地区中生代构造格局及其形成演化
    王根厚
    张长厚
    王果胜
    吴正文
    [J]. 现代地质, 2001, (01) : 1 - 7
  • [4] 燕山带中生代主要构造事件与板块构造背景问题
    郑亚东
    G.A.Davis
    王琮
    B.J.Darby
    张长厚
    [J]. 地质学报, 2000, (04) : 289 - 302
  • [5] 辽西地区逆冲断层和推覆体构造
    洪作民
    白尚金
    全秀杰
    [J]. 辽宁地质, 1985, (01) : 1 - 12
  • [6] ThrustTectonics .2 McCLAYKR. Chapman & Hall . 1992
  • [7] Provenance modelling as a technique for analysing source terrane and controls on foreland sedimentation .2 GRAHAM S A,TOLSON R B,DECELLES P G,et al. Special Publications Int Ass Sediment . 1986
  • [8] Tectonic influence on sedimentation along the southern flank of the Late Paleozoic Magdalen basin in the Canadian Appalachians: Geochemical and isotopic constraints on the Horton Group in the St Marys basin, Nova Scotia .2 MURPHY J B. GSA Bulletin . 2000